首页 > 综合 > 正文
  • 分享到

快看!这里有份体教融合的“实操手册”

2020-09-29 11: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有望为体育和教育工作打开新局面。作为全国范围内体教融合相关工作起步较早的地区,上海市多年来已在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成果。上海市体育局原副局长郭蓓曾长时间主抓体教融合工作,人民日报体育将她的部分实践经验稍作整理,分享给各位读者。

快看!这里有份体教融合的“实操手册”

 

文化教育:补课追到国家队

01 体校学生参加PISA测试不落下风

上海市体校的文化教育是什么水平?我可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2012、13年左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对全国71所市级体育运动学校做了文化考试,初二年级我们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是第一名。

还有一项考试,上海学生是参加世界上的PISA测试的,一直得第一名。有一年,我们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整建制被抽去参加这个测试,结果上海还是第一名,这就说明我们体校的孩子至少没拖后腿。

(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有“教育界的世界杯”之称。从2000年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测评。上海是中国内地第一个正式参加该项目的地区。)

02 告别圈养式的“三集中”模式

取得这样的成绩,和我们始终坚持把文化教育放在首位是分不开的,为此我们也是绞尽了脑汁。

上海现在大概有40多个体校,2004年的时候,我们就要求中心城区的区一级体校不再搞“三集中”(学习、训练、住宿三集中)了,让原来“圈养”在体校里的学生回归到社会去,到普通中小学去读书,和同龄人一起接受同样的教育,回到家庭里。

市一级体育运动学校的文化教育,我们做了非常大的改动。我们和教委联手,让优质学校托管体校的文化教育,请上海的一些名牌学校帮助我们的体校进行文化教育。具体而言,就是名牌学校会派一名副校长过来任我们体校的副校长,他带着自己的教学团队,语数外的一些特级教师都过来。

这是怎么来的呢?我当时去找了市教委,他们有个工程,就是让市中心的优质学校去帮助郊区的薄弱学校,我说我们体校也是薄弱学校,教委说你们又不在郊区,你们纳不进去。但我说我就是要纳进去,最后教委被我们感动了,也让我们享受了这个政策。

根据这个政策,教委出一部分经费补贴优质学校,让他们派教师团队过来,我们也出一部分经费给他们做补贴,双方一块来做这个事情,所以市里面的两所体育运动学校,就能得到教委的教育团队扶持。

照理来说,人家一般就是做一个轮次3年时间,但是给我们做了三轮。大家能够看到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开始想来市级体育运动学校,而且来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家长觉得很好,升学率很高,以后哪怕不到专业队去,也可以读大学。

03 体校学生的身份首先是学生

为何如此重视体校的文化教育?这需要我们转变理念。体校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方面确实做了重要贡献,但是后来碰到了很多问题,越来越萎缩。体育事业要发展,体校必须要改革。

首先我们要想,体校的学生,他的身份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体校的学生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运动员。不能以牺牲运动员文化学习、影响他们终身发展为代价去拿金牌,你要办好体校,一定要平衡好学习和训练的关系。

在小学阶段,不管市级体校区级体校都没问题,但是为什么到了初二就开始有分水岭了?因为到了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陡增,而恰恰这个阶段也是竞技训练重要的提升阶段。对学生来说,学习和训练双方都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不少的学生和家长就面临着艰难的选择。2选1,要不就放弃文化学习,跑来搞体育,要不就放弃体育,去参加文化学习,这样对教育发展也不好,对体育发展也不好。

我就反复跟孩子们讲,你的身份首先是学生,我们要为你的终身发展负责,所以必须加强文化教育。

04 到国家队“送教上门”

其实不只是体校学生,哪怕已经进入到上海市专业队的运动员,我们也向他们强调义务制教育阶段你必须要读书。所有处于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专业队运动员,我们每周都要给他们上三四次文化课,一直坚持到现在。

到了高中阶段,专业队运动员每周都要求必须上两次课,哪怕进到了国家队,我都会派老师到北京去给他补课。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