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破壁垒、保权益、重发展——业内人士热议《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新华社记者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涉及“体育进中高考”“体校改革”等社会热点话题,一出台即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针对性强”“突破瓶颈”是记者在采访中频频听到的评价,“盼落地”“展未来”成为共同心声。
破壁垒 合理优化各方资源
根据《意见》,此次两部门携手将在教学体系、训练体系、竞赛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合理优化各方资源。
《意见》“破壁”的亮点之一是把体育部门的体育传统项目校与教育部门的体育特色校合并,成为体育传统特色校。
对此,深圳翠园中学校长韩冬青深有感触:“特长项目的学校还是要相对集中,如果体育人才分散在太多学校,选材就很麻烦,以足球为例,集体项目没有厉害的队友,天赋再高也很难打出来。”
翠园中学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足球俱乐部机制运行下体教结合的“翠园模式”,成为中国校园足球教育领跑者之一,但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面临着“有劲没地方使”“有比赛不能踢”的局面。
“有一次参加了U系列,回来参加校园足球比赛就不行。这次《意见》中提到打通两部门的竞赛体系,就非常好了。”韩冬青表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高质量比赛。
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21小学的体育老师李磊来说,他期盼的高质量比赛就在眼前。
“我们多间市级足球特色校的校长、教练正在商讨,计划进行校园联赛,但(之前)在办赛模式等方面还有所顾虑。”李磊说,“文件明确提出鼓励业余时间组织校内比赛、周末组织校际比赛,给了我们组织比赛的底气,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在解决办赛场地、裁判等具体问题上。”
除了在两部门之间打通壁垒,《意见》中提及的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制定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等措施,也为社会体育组织和校园架起了更为顺畅的合作之桥。
“作为从业者,看到《意见》非常高兴,是指路明灯。”潍坊小牛足球俱乐部总经理杨俯表示,俱乐部现有73名教练员,与30多所小学有合作,在体教融合走向深入、有了政策支持和标准出台的大背景下,开展专业足球教育进校园的活动将会得到更多学校和家长的支持。
保权益 培养校园体育文化
到底是升学还是进入专业队,对很多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而言,是他们在高中甚至初中时就会面临的两难选择。
在合肥市体育局副局长陆志勇看来,《意见》提出的研究制定有体育特长学生的评价、升学保障,明确将推进国家队、省队建设改革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相衔接等政策,能有效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人才流失等问题。
“特别是集体类项目,孩子们一开始在一个学校有校队,到了初中就分散了,高中更加分散。而现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推动,鼓励各地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体系,为体育人才的升学提供了保障。”陆志勇说。
在保障升学的前提下,《意见》同时对相关体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文化要求。对此,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解读道:“运动员在学校的学习,不降低文化要求,采取补课延长学时的办法,这个是跟国际接轨了,过去是运动员参加比赛,有的运动员在学校用运动成绩换算成学分,现在文件中‘不降低学业标准要求’这一项,就需学生运动员达到和其他学生同等的学业要求,从而达到更好的文化积累。”
《意见》对体教融合的另一大主体——体育教师在培养机制、待遇等方面的权益同样提出了确切的保障措施。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铁路实验小学体育老师李彬表示,现在学校的体育老师基本上每周要上15节体育课,多的能达到18节,算上平日的校队训练,课时就更多了,《意见》对体育教师负担增大、缺乏奖励机制等问题提出了切实解决方案,对于基层体育教师来讲是“及时雨”。
重发展 让体育成为最好的教育
2019年年末,云南省将中考体育成绩上调至100分的新闻上了热搜,而在体育课与“语数外”平起平坐的背后,体现的是社会对体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让体育成为最好的教育等方面逐步深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