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中的新兴体育馆
人民网北京5月15日电(记者王霞光)日前,记者应邀采访了第35届青岛蓝天杯老年网球邀请赛,并对该赛事举办地———民营青岛新兴体育馆进行了调研。
一、全民健身的热盘基地
初夏,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掩映在满目的葱绿中,而位于市北区CBD的新兴体育馆,则是被四周林立的商厦高楼所环罩,落差格外明显。然而,这座兀自屹立的贝壳形庞然大物,门前却是车水马龙,馆里也是热闹非凡。每天从早到晚来这里健身的人群络绎不绝。
以这座体育馆为核心的青岛新兴体育俱乐部,是由青岛新兴集团公司于1998年投资兴建,经青岛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俱乐部投资2.3亿人民币,总占地面积3万多平米,建筑面积4.2万平米,拥有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壁球、台球、篮球、游泳、瑜伽、武术、体育舞蹈、健身中心及商业中心等颇多运动功能设施,并拥有两千多人的观众席。据介绍,新兴体育馆是目前岛城运动项目最为齐全,经营规模最大的体育馆之一,同时也是山东省民间资本投资最早、规模最大的民营综合体育设施。
开业二十多年来,该俱乐部已接纳千万人次以上的体育爱好者,为青岛市的全民健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节假日和晚场的羽毛球场地,尽管在不断扩展中已有二十多片,但仍然供不应求,需要预定。而相对小众的壁球等项目,俱乐部也一直坚持下来,宁可亏损,也要尽可能满足健身人群的不同需求。有趣的是,由于新兴体育馆的吸纳效应,周边的一些新建楼盘纷纷以“毗邻优质体育资源”拿它做卖点。甚至有房地产企业曾出资10.2亿元欲收购新兴整体,也被拒绝。
二、网球成为拳头产品
1998年的春节刚过,36岁的刘建新站在建成不久的新兴体育馆旁,面前是一片废弃的菜地,刚刚接到新兴集团负责人交代的任务,要把这里变成六块网球场。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刘建新与网球项目结下了不解之缘。平整菜地,打地基、浇混凝土、铺沥青、上涂层,刘建新和工人们一起,从过完春节一直忙活到六月,六片崭新的网球场落成了。1998年6月,青岛市第一家网球俱乐部正式成立。
有了场地,俱乐部接下来要做的是推广和赛事。“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我在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中心的一位领导交谈时得知,原本打算在武汉举行的全国职业选手年终总决赛要临时改地方。”刘建新当时就觉得,这是个打响新兴网球俱乐部品牌的好机会,他果断决定,投资35万元承接了这项赛事。
那个年代,35万可是一笔不菲数目,但这却是青岛举办过的少有的全国最高水平职业赛事。“当时全国顶尖的选手易景茜来了,张宇(如今郑洁的先生)来了,后来的奥运网球女子双打冠军李婷和孙甜甜也来了,青岛市的网球爱好者还是第一次近距离观看这么高级别的网球赛。”
这是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紧接着,刘建新把目光放在了青少年网球的普及上,并联合青岛市教育局设立了“新兴杯”中小学生网球赛。
那一年,办了五年的中国网球公开赛被叫停,直到2004年才恢复;未来的中国一姐李娜只有16岁;当年的曼谷亚运会,中国网球只拿到一个女双冠军;中国选手在大满贯上的最好成绩是第二轮……
“1999年我刚接触网球,听说有个‘新兴杯’中小学生网球比赛,就报名参加了。”赵蕾当时只有10岁,一直到进入山东省体育学院前,她参加了七届“新兴杯”赛事。
从青岛走出来的赵蕾,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成为中国软式网球第一位拿到亚运金牌的运动员。
“‘新兴杯’可以说是青岛最好的一项青少年网球赛事。”现在青岛大学任教的赵蕾说起“新兴杯”以及新兴网球俱乐部,仍然充满感情。如今她偶尔也会去俱乐部打打球,自己的学生去打比赛,作为教练,她也经常会到场观战。“这样的角色互换,还挺让我兴奋的。虽然这些年,青岛有了很多网球俱乐部,但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新兴一直是青岛最好的网球俱乐部之一。”赵蕾如数家珍。
1998年第一届新兴杯,报名的孩子只有十几个,二十年后,参赛选手已成百上千,无数孩子因为这项赛事爱上网球,并将它作为未来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爱好甚至职业。这项赛事,也成为山东省内举办时间长、参赛人数多、社会反响大、创新能力强的青少年网球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