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为小朋友跳绳。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钟水军也证实了韩耀刚教授的判断。他提及,2008年后,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有所转变,但最早被培训市场接纳的则是足球、篮球、武术等更容易被人们想到的体育培训项目。2015年起,对于跳绳培训的需求出现了大幅增加:“从整个市场来讲,考试的风向标肯定会对行业有些促进。”
而家长方面的反馈也与这种判断一致。一位此前并没有听说过跳绳培训的家长表示,对于跳绳还要培训并不是不太理解,但如果孩子的在考试中有困难,还是会接受培训班这个选项。
而钟水军所说的“考试的风向标”,出现在2014年。
在这一年,教育部修订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标准》中,跳绳成为了小学体测贯穿六年的考察项目,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加分项目。
国家学生体质监测单项指标与权重。
《标准》里,小学阶段同时在列的还有50米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男)、引体向上(男)、一分钟仰卧起坐、握力、50米×8往返跑、800米跑(女)以及1000米跑(男)等运动项目。相较之下,似乎也只有跳绳是可“培训班”化的项目。
《标准》显示,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一分钟跳绳占体测权重的20%,到了五六年级,跳绳的占比会下降到10%。《标准》同时表明,体测成绩只有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才有资格参与评优评奖。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学生体测总成绩低于80分,哪怕他们的文化课成绩再好,都与评优评奖无缘。
如此,体育成绩正在学生评价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跳绳又能够对学生的体测表现产生不小的影响,学生、家长甚至学校对于跳绳的重视日渐攀升。
小学体测跳绳项目评分标准。
而哪怕不追求加分与体测中的“拔尖”表现,单以1分钟跳绳项目的考察标准来看,1年级的小学生需要在60秒内跳78个以上,才能获得良好及以上的评价,这绝非轻而易举可以达到的标准。而有些学校设置的标准还要比体测要求更高。这都会推动学生在体育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掌握一定的技巧。
正如韩耀刚和钟水军反复强调的那样,跳绳看似简单,但其实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既需要专门学习,又值得专门学习。
“跳绳培训的主要受众在幼儿园中班到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对他们进行运动技能教授本来就是难点,更何况不少家长自己也没有掌握跳绳技巧。”钟水军这样评价。尤其是如何让小朋友们“从不会到会”,掌握跳绳的基本技术。而这也构成了目前跳绳培训市场中最大的需求。
而当家庭和学校所能提供的指导满足不了这种需要,需求自然会从学校溢出,转而在商业培训服务中释放。
如此一来,竞速甚至是面向考试为内容的跳绳培训应势蹿升就不足为奇了。
接受训练的小朋友。钟水军 供图
应试?培训班?不一定是贬义词
“应试”和“培训班”,这两个词的一同出现,让原本就存在的对于“跳绳培训班”的不理解之上,又多了一些指责的声音。
可在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黄亚玲看来,至少以跳绳项目来说,这种由考试“指挥棒”引发的需求增加没什么不好。
小朋友参加跳绳训练。钟水军 供图
“和其他学科相比,体育的‘应试’实际上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确实达到了让学生参与的目的。动起来了,掌握了运动技能,提高了身体素质,起码对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是有推动的。”黄亚玲教授这样表达了她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