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右)。受访者供图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9月17日晚,北京首钢冰球馆,随着中国国家领导人和运动员、学生代表一同开启装置,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正式亮相。
以熊猫为原型的吉祥物被冰壳包裹,活泼又可爱,迅速点燃了现场气氛。吉祥物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的彩色光环灵感源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
让人意外的是,“冰墩墩”的设计团队来自广州美术学院,一群终年不见雪不见冰的成员,创造出了这样一个既有中国元素,又体现冬季冰雪运动特点的形象。
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透露,为设计出一个更有特点的熊猫,团队收集了能收集到的全部熊猫形象。冰壳的外表,让这只熊猫更加多变,给动态的吉祥物和吉祥物的衍生品都带来了更多可能。
“冰墩墩还经过了几百个孩子的测试——我们把冰墩墩混在很多吉祥物中,跟孩子们讲,在里面选一个最喜欢的形象,得到了非常可喜的结果。”曹雪说。
集全校之力 创作一个吉祥物
9月18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第二天,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召开首批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特许商品第一次联审会。
这是冬奥组委为了让“冰墩墩”尽快走近消费者的一次会议。
会上,谈到用什么材料制作“冰墩墩”和冰壳,与会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展开了长时间讨论。既要绿色环保,又不能影响“冰墩墩”的形象,还要考虑到生产的经济性——因为这直接影响吉祥物商品的定价。
曹雪参加会议时,已经经过了数月艰苦的工作。
对于“冰墩墩”特许商品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曹雪作了简短的发言:“我想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冰壳一定要有,选材一定要突出‘冰壳’特点,一定要与熊猫本身独立设计,我们的特许商品一定要‘精致’。”他的发言得到了现场专家和市场开发部领导的同意。
之所以对冰壳的设计和制作提出“精致”的要求,除了反映吉祥物设计原貌外,对于曹雪而言,还有另一层原因——设计“冰墩墩”时,冰壳是最早敲定的元素。
时间回溯至2018年10月10日,冬奥组委宣讲团来到广州美院宣讲,彼时距离征集截止还有不到20天。
“说实话,当时到广美宣讲以后,谢昌晶书记(广州美院党委书记)就说要举全校之力做好设计征集工作。在岭南地区一个不见雪不见冰的城市,创作冬奥会吉祥物?我们在动手之前自己都不确定。”回忆起最初参与冬奥会吉祥物设计时,曹雪非常感慨。
当时,很多师生都疑惑,为什么最后一站宣讲会选择广州美院?生在广州的孩子没见过冰雪,会影响他们对冬奥会的体验和感悟吗?
宣讲会当天,等专家和领导发言完毕,曹雪就对台下师生说,越是没见过冰雪的孩子,对冰雪的向往和想象力反而会超过那些对冰雪司空见惯的人。
任务就这样接了下来。
包括曹雪在内,广州美院的7名教师和7名研究生组成了吉祥物设计团队。广美的设计大楼里,有一个封闭的“503工作室”,工作室保密级别高,也不对外。在这里,团队开始了吉祥物的设计创作。
最初的创意——“冰糖葫芦”,来自广州美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刘平云,“冰糖葫芦是我儿时对北京的记忆,糖葫芦外表的‘冰壳’也与冰雪运动或多或少有些联系。”
初评和复评之后,今年1月20日,北京冬奥组委召开主席办公会议,对吉祥物设计方案的深化修改提出要求:要突出冬奥元素、中国元素,造型要生动可爱、富有创意、被多数人认可。会议从10组吉祥物入选设计方案中,研究确定了深化修改类别,“冰糖葫芦”方案位列其中。
1月25日,冬奥组委遴选了10名吉祥物设计方案修改专家,组建吉祥物设计方案修改专家组,为每一组设计团队提供指导建议。同一天,冬奥组委正式向广州美院设计团队发出邀请,要求团队修改自己的入围作品。
短暂的兴奋过后,设计团队全员推掉所有安排,大年初二一早集体出现在503工作室,开始7个月的漫长且高压的修改过程。
被冰壳包裹的熊猫
从最初的“冰糖葫芦”,到最终的“冰墩墩”,广州美院设计团队进行的大大小小修改不计其数,草图上万张,相关文件累计超过1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