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分享到

北京冬奥礼物如何诞生?一款商品上市要过几道关?

2021-02-22 09:5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北京冬奥礼物如何诞生?

  值得收藏的奥运纪念品总具有独特价值。

  为此,北京冬奥组委花了不少心思,一款接一款冬奥特许商品先后进入消费者视野。

  这些商品的背后,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第一枚纪念徽章的设计者为了赶时间,得在会徽发布前“猜”会徽的形象;冬奥会吉祥物公布后,专家和生产商还专门针对“冰墩墩”外壳的选材、冰壳能不能拆开等进行仔细商讨。

  “猜出来”的首枚会徽纪念徽章

  2017年岁末,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首次在北京冬奥会的历史上承担了重大发布任务。当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冬梦”和“飞跃”在这里发布。

  这次发布活动上,速度滑冰运动员、2014年索契冬奥会1000米速滑冠军张虹作为共同揭晓冬奥会徽的运动员代表,穿上了全世界第一件带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的运动服。发布现场通过电视机、互联网传到全球各地,张虹身着的首款会徽运动服吊足了冬奥迷的胃口。与此同时,北京冬奥组委正构想着如何让消费者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冬奥会徽。

  会徽发布的第二天,首款限量版会徽纪念徽章就在特许商品官方网店上市预售。从发布到上市仅间隔18小时,这一速度令人惊叹。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纪念徽章的设计者在发布当天才知道会徽的样貌。

  不同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冬奥会的保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北京冬奥组委在此次特许商品生产上决定不采取“保密生产”的方式,这意味着,商品的设计者、生产商都在12月15日晚8时22分会徽发布时才知道会徽的真容。

  特许经营试运行计划要求会徽发布后24小时内全面启动预售工作。为了让消费者订购后能在最快时间获得商品,大部分商品的生产环节被压缩到20天以内。

  由于商品的生产链很长,在会徽发布后再进行商品的设计是来不及的。“比如生产丝巾就要进布料,布料厂要提前进丝线,必须留出会徽的位置设计好商品的整体形状和颜色。”北京2022特许商品官方网店运营负责人王吉绯说。

  在王吉绯看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并不能形容他的工作,“因为巧妇见过米,知道米是什么样子的,米来了就可以动手。我的工作就是做一桌满汉全席,但不知道主材,只能把所有辅助配料都做好,摆在盘子里,盛菜的器物也要先准备好。”

  2017年12月14日,会徽发布前一天,王吉绯在他的办公室向记者展示了即将交付评审的几款特许商品的设计方案。“会徽是多彩的,蓝色一定是主色,蓝色是冬的颜色,蓝色像冰的颜色。”

  不仅是颜色,要设计出能承载会徽的商品,王吉绯和各特许商品生产厂家的设计师必须对细节进行全面猜测。“会徽要表达冬季运动,更要表达中国传统元素,同时表达的方式一定是国际化的。”王吉绯认为,要表现冰雪运动造型,需要多折线,整体表现出螺旋上升立体感,而又不对称。

  为了让特许商品的设计和生产更加顺利,北京冬奥组委当年12月6日召开了第一次评审会,邀请会徽评委和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的项目专家对商品进行初步的把关。一些商品出局了,一些商品留下了,这更坚定了王吉绯和冬奥特许商品设计师们的猜想。

  冬奥特许商品生产商都安排了高水平的设计师投入到工作中。特许商品的设计形成如下共识:多用直线、折线,不用圆、球,将滑雪之字形、花样冰刀折线、雪山、路网等纳入可参考元素。设计师们在没有看到会徽的前提下,根据各自擅长的品类,设计出了多款商品的图稿。12月16日,在会徽发布后的第二次评审会上,50余款待审的特许商品几乎全部通过评审,并进入预售。

  12月16日上午,离首款冬奥特许商品预售仅四个小时,北京冬奥组委进入预售前的商品评审。

  会徽设计者林存真作为评审专家出席。看过待审的50多款商品后,林存真说,从设计上看,比起2008年的特许商品又有了很大的进步,“会徽这么多细节,包括设计语言、主题元素、表现手法,他们都猜得很准。”

  首款限量版会徽纪念徽章限量2022枚,是一枚超大精美的三层徽章,雪花抽象出的两个六边形轮廓,鸟巢水立方运动场馆以雪山为背景,突出冬季运动主题,蓝色星空映衬着会徽,整体设计充满了2022冬奥的色彩和力量。这款徽章12月16日下午2点首发,2点-3点开放预售,开售一小时后即告售罄。

  一款商品上市要过几道关?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