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投资人萌生退意,一些被欠薪的球员态度坚决并不愿轻易妥协,这便导致了一些俱乐部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某个俱乐部的生存问题了,而是整个中超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持有序和平衡,尽管在中超范围内并不太可能出现大面积退出,但是如今这场经济危机是对整个职业联赛的一次严重的警告信号。
俱乐部母公司经营出现问题
导致资金捉襟见肘
中国足球烧钱的年代已经走远,一方面是政策的管控,另一方面,则是一些俱乐部母公司本身的经营出现问题导致资金捉襟见肘。过去的一年时间,持续不断的疫情影响对本就不景气的足球市场更是雪上加霜,一场疫情的持久战对经济的全面影响不可估量,这也让很多俱乐部的母公司财力不济。
其实在疫情发生之前,一些中超俱乐部就已经开始出现资金缺口,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这场经济危机。这些靠着母公司输血供养的俱乐部,过去好多年都是大手笔花钱,无论是引援还是承诺给球员的高额年薪,都让投资人入不敷出。但是那时候的中超俱乐部热情高涨,金元竞赛搞得如火如荼,中国足球犹如一个巨大的泡沫,看上去很美。现如今,泡沫破灭,才真正意识到危机四伏。
这个冬天,中超的转会市场异常冷清,很多大牌教练和外援“组团”离开中国,有不忍因疫情原因和家人分别太久的,也有在新的薪金政策之下,中超俱乐部给出的报酬已经不再那么诱人,外教外援们也就选择另谋高就了。
职业足球,一切皆由市场决定。中超联赛在经历了前几年风光无限后,如今呈现断崖式的下跌,对从业者们的积极性着实是一种打击,无论是教练球员,还是曾经雄心勃勃的投资者们。但是教练和球员吃的就是足球这碗饭,即便市场不景气,他们依然要坚守住自己这份职业,有热爱也有责任。然而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讲,常年的入不敷出太伤元气,加上如今的经济危机以及俱乐部名称去企业化等相关政策,更加影响了他们投资足球的兴致和热情。当中国足球还远没有拥有丰厚的底蕴支撑,当投资者们热情减退、囊中羞涩,当中超俱乐部连活下去都成了需要拿出来探讨的话题,中国足球靠什么生存和发展?
中国足球的寒冬显得特别漫长,这些年消失的那些低级别俱乐部其实早该让行业惊醒,但是如今当中超俱乐部危机大肆袭来的时候,或许才真正触动了很多人的危机意识。
文/本报记者 王帆
统筹/杜锐
(责编:赵欣悦、胡雪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