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体育“粘”上生活,从家门口开始——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节假日见闻
荧光夜跑、游泳健身、轮滑竞速……双节来临,记者在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江西南昌和新余采访时看到,节假日期间全民健身氛围浓厚,更加便利的运动条件和不断增强的健身意识正带动体育消费回暖。
临近晚上8点,记者在南昌国际体育中心见到刚运动完的周楚良。“我家就住在附近,走路过来15分钟。在这里打一场球,一小时才25元。”他说,现在自己往全民健身“一卡通”里充了200元,后续还能继续享受优惠价。
运动条件更加便利的背后是日益充足的健身场地。据南昌市体育局统计,全市现共有体育场地1.6万个、面积1290.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平方米;从事体育及相关产业人员57872名,占全市总人口的1.05%。
在新余市,运动健身氛围同样浓厚。当地注册在案的市级体育运动协会有34个、俱乐部28个,体育产业从业人员4000余名。在这个100多万人口的地级市,平均每万人中有3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家住新余的李丽琴是一名瑜伽教练。在瑜伽馆恢复营业后,她带上家人一起锻炼。“之前我家里人都不太爱运动,但在疫情期间他们感受到了居家健身的‘甜头’。”李丽琴告诉记者,从家里到瑜伽馆步行只要15分钟,这样的条件也进一步增强了全家人的锻炼意愿。
为了方便更多群众就近运动,江西省要求各地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规划新建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活动中心、中小型体育馆、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等设施,完善“15分钟体育生活圈”。
与此同时,政府发放的体育消费券也在撬动体育消费方面产生了作用。南昌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夏兵表示,为了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也是作为特殊时期的惠民举措,南昌市体育局首批就发放了50万元体育消费券。在“真金白银”的带动下,市民消费意愿迅速提升,体育场馆和商户也从中受益。
“结交牌友,不如结交舞友;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晚上在舞馆跳完舞后,家住南昌湾里的赵红丹给记者普及起如今身边的流行语。她发现,随着健身方式增多,越来越多的朋友体会到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和实惠。
发消费券“劝”动体育消费毕竟是短线操作,从长远来说,还得引导更多人养成终身运动习惯。今年6月,新余市由政府财政出资,对全市四年级学生免费开展游泳技能培训,改扩建一批游泳场馆,为各地各校免费培训教练员、救生员。
新余市为孩子们免费“补上”游泳课的做法,是江西努力培养青少年养成终身运动习惯的缩影。今年8月印发的《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长效机制,推动每名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有技能、有场地、有习惯,体育才能真正“粘”上生活,体育消费才有持续增长的动力。
作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除了国家体育总局给予的政策、资源支持之外,江西省体育局也通过引导资金适当倾斜、赛事活动优先导入等手段鼓励当地体育产业发展。
“南昌将继续借助自身优势,通过成立产业协会、设立产业扶持基金等举措,不断培育体育消费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南昌市体育局局长杨春表示,未来三年,南昌将继续致力于实现体育消费时尚化、体育产业规模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
(责编:郝帅、胡雪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