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国家游泳中心初次完成了“奥运标准”冰面的制冰工作,并成功举办了“冰立方”首场高规格冰壶赛事。“当时我们是现生产现安装,最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今后,我们在既有的支撑体系上,只需要20天就可以完成‘水冰转换’。”杨奇勇说。
此外,“冰立方”在运营创新上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其中在参赛球队的更衣间上更是玩出了新花样。“我们采购了大批‘退役’的集装箱,组装之后就可成为运动员更衣间,这和建造永久性更衣间相比造价会低很多。”杨奇勇说,“赛后,集装箱模块可以无痕移除,还原场馆运营空间,且退出的集装箱模块还能作为场馆的客服咨询、休息餐饮、商品售卖等公众服务设施使用。去年夏天,我们用集装箱组装了咖啡店,生意很不错!”
延庆赛区:山林场馆与生态冬奥
延庆赛区主要承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项目的比赛,共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2个比赛场馆和延庆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2个非比赛场馆以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到今年年底,延庆赛区核心区4大场馆将全部实现完工。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延庆场馆建设处处长刘利锋表示,延庆赛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原因,是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中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我们从2017年开始,在无路、无水、无电、无通信的山区里开工建设,仅用3年的时间就建起了国内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和第一座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场。”
图为2020年7月29日的延庆赛区场馆建设施工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志强摄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延庆赛区北区,占地面积约432.4公顷,共设有7条雪道、9条索道及1条拖牵,最长赛道全长约3000米,垂直落差约900米,这里将进行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比赛。截至目前,雪道工程B1、C1及F1雪道已完成;技术道路土石方及挡墙工程已基本完成;B1、C、F索道已取得客运索道安全检验合格证;附属建筑工程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场馆将于年底全面完工。
7月29日,人民网探访建设中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人民网记者 张志强摄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位于延庆赛区南区,主赛道全长约1.9公里,该赛道为全世界第17条、亚洲第3条、中国首条雪车雪橇赛道。这里将进行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所有雪车、钢架雪车、雪橇项目的比赛。截至目前,赛道总体已完成92%;各辅房主体结构已完成;室外市政综合管线总体完成96%。项目将于九月底完成主要施工任务,十月底迎来赛道预认证,年底将全面完工。
在施工过程中,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遮阳棚结合赛道形状、自然地形和“人工地形”、遮阳屋顶等,研发出“地形气候保护系统”,并采用全球首创的钢木结构,实现了传统木结构与现代钢结构的完美结合,以有效保护赛道冰面免于受到各种气候因素影响,大大减少阳光直射,起到节能保温作用,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确保赛事高质量进行。
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环保及可持续发展工作组主任梁德栋表示,延庆赛区建设以绿色办奥为核心,生态环境保护是延庆赛区可持续工作的重中之重。据悉,延庆赛区在整个场地室外雨水的控制和利用中,首先合理利用山地自然地势在低洼处或天然水体进行调蓄、入渗等,其次通过透水铺装、增加绿化面积等措施降低径流系数。同时,整个赛区场馆内的污废水全部处理回用,赛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再生水充分利用,回用水源充足。此外,利用好赛区的固体废弃物石材资源,是做好赛区废弃资源利用的重要指标。截至目前,已累计利用石材31万余方用于修筑树池、生态排水沟、挡墙、临时停车场等。
“山林场馆、生态冬奥”是延庆赛区核心的设计理念。赛区的“可持续”不仅体现在场馆的赛后利用,而且贯穿建设过程始终,真正实现“山林掩映的场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刘利峰告诉人民网记者,“建设之初,我们开展了赛区的本底调查,编制了生态修复方案,制定了动植物保护措施,建设中大量采取原生态修复措施,充分利用赛区自有资源,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扰动,使建筑、景观与自然融为一体,山林与场馆交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