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 分享到

代表委员热议:体育为青少年全面发展保驾护航(2)

2020-05-28 09:5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谢敏豪表示,学校体育课程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规划,切实在中学阶段教会学生1至2项体育技能,培养参与体育运动兴趣,逐渐养成自觉锻炼的生活习惯。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让体育真的成为孩子提高身体素质的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过建春提交了《关于出台刚性措施强化青少年体育教育》相关提案,建议以立法形式保证青少年每天的体育课时长。她认为,当前各地普遍存在体育课落实不到位,体育教学时长不足、类型不丰富,青少年儿童健康状况亟待改善等问题,建议以刚性措施强化青少年体育教学。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程红表示,健康中国从儿童青少年健康开始。她建议,切实重视健康普及教育,将学生体育教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逐步增加体育成绩在日常考试、升学测试中的占比。将儿童青少年体检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开足体育课程,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锻炼的有效性。修订中小学体育教师场地和器材配备的基本标准,并加大相关财政经费投入,对中小学体育、心理教师在编制、待遇等方面有所倾斜;积极拓展退役运动员、社会专才等的准入途径,完善在校学生意外伤害责任认定评估和保险机制。

打破壁垒 让青少年有更广阔的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协主席姚明近日在《体教融合不能忽视人格塑造》为题的大会发言中表示,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其中谈到了中国篮球人才储备以及防止人才断层的话题。

姚明表示,当前我国很多的运动项目后备人才的储备并不雄厚,以男篮的情况为例。中国男篮国家队成员的选拔面基本为CBA联赛20支球队的350名左右的球员,而在征战CBA的这些球员中,有60%左右的球员由辽宁、山东、吉林、黑龙江、河北、江苏等地输送。仅有22名球员来自非专业渠道,因此姚明认为,男篮青训渠道的拓宽,是当务之急的问题。“现阶段要进一步拓宽青训渠道,防止‘人才断层’。”姚明表示,专业运动员的培养周期一般在8至10年左右的时间,而高水平的运动员需要更多的时间,更为细致的打磨和培养。因此在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应特别注意各个运动项目的后备力量培养,避免出现新的体系尚未建立,旧的体系已经无人问津的情况。

姚明还针对此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主要包括理顺包括学校、职业俱乐部、专业运动队、社会机构在内的人才输送机制,做到“谁培养,谁受益”,消除行业壁垒,化解职业俱乐部、专业运动员的升学壁垒。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王励勤说,青少年不仅是竞技体育的后备力量,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重视青少年体育还保证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青少年体育的全面发展,需要打破一些政策的限制。比如赛事体系上,教育和体育之间的赛事体系需要统筹衔接,现在很高兴看到有些赛事已经打通,比如全国青年运动会,学生可以以个人名义代表体校、学校、俱乐部参赛,给运动员更多锻炼的机会。赛事可以检验青少年体育开展情况、校园体育办训成果,还可以给广大的青少年提供相互学习提升运动水平的平台。建议由教育和体育部门共同牵头,在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和参赛机制、赛事体系、教练员培养和选派机制、社会青少年培训机构的培育和扶植机制、教学大纲制订以及考核机制等,进行顶层统一规划设计,进一步明确双方青训工作的目标任务。

社区学校双管齐下 满足青少年体育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杨扬的提案聚焦社区青少年活动,一方面是最基础的活动场所,另一方面是庞大的体育活动参与群体。

杨扬指出,社区是儿童青少年除了校园以外的最主要活动场所之一, 社区在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参与、提升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加强社会学习等方面具有更重要和独特的价值,对学校体育缺乏也是一种有效补充。

“和以往关注学校体育不同的是,我今年关注的是社区青少年儿童体育的设施和活动。”杨扬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超长寒假让“熊孩子”一身的能量无处释放,使得不少家长连连叫苦。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杨扬对此深有感触。“事实上,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启蒙和兴趣培养更多起始于社区。这次疫情,孩子们在家时间多了,社区内的活动空间和设施不足等问题显现得尤为突出,在社区日常生活当中,孩子们的运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杨扬如是说。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