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简称《纲要》)。《纲要》详细列出了我国未来体育建设的五大任务和九大工程,为中国体育强国建设规划了路线图。近期,人民网体育部开设《“体育强国”大家谈》栏目,对标《纲要》中提出的明确目标和任务,邀请各相关行业官员、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人等,结合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纲要》进行剖析和解读。“少年强中国强”系列圆桌是“体育强国”大家谈的专题论坛之一。
人民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 郝帅) 近日,由人民网体育部主办的“少年强中国强”系列圆桌第二场在线上举行。本场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薛原,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围绕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疏解之道进行探讨。当谈及体教融合的意义和作用时,三位专家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杨扬委员表示:“单从学校体育课来说,主要问题还是体育在教育中的定位。首先是体育课只停留在课表上,孩子一到升学年级,第一个牺牲掉的肯定是体育课,所以应试教育的考核对体育课能否落实起到很大的作用。其次,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缺少一个能够展示他们天赋或者喜好的平台,久而久之体育就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体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定位主要有两个方面。”对此,杨扬委员认为:“一是身体健康,二是校园体育文化。两者相较,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关注度较低,所以发展空间就相对较大。比如校园体育可以开展各类赛事,组织丰富的校队。”
薛原表示:“体教融合的确是孩子们成长中的一个短板。青少年身体素质对整个民族、国家和未来带来的影响,将是严峻的问题。如何将体教融合真正落实到校园里、落实到孩子们的生活中,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对此,薛原认为:“体教融合不仅仅是为改变体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同时还希望体育能对整个素质教育起到杠杆作用。首先要在教育系统内部提出健康第一的理念,把体育真正的落实到孩子们成长中去。我们常说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首先应该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其次,让体育教育更倾向于对人格和品格的教育。因此,我认为教育的整个评价体系要有一个新的变化,让体育找到一个真正合适的位置,才能体现出体育的价值。”
吴键则分别从体育、教育两个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人的培养角度就会有所不同,人的培养要全面发展。从体育角度来讲,希望我们的运动员不仅体育技能好,能拿冠军,同时人格发展也好,姚明、杨扬都是非常优秀的榜样。这些优秀运动员不仅能在赛场上为国争光,未来也是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代表。从教育角度来讲,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不应该放任孩子体质下降或者片面追求升学率,要将体育本身变成一种文化,这也是我国未来精神文明的一种象征。所以中国发展到现阶段,必须要将体育和教育融合在一起,将体育文化变成对人格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一代新人,提高国家的软实力。”
(责编:杨磊、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