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 分享到

2019影响力榜出炉创新浪潮下中国马拉松从量变到质变还有多远

2020-04-07 18:0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4月7日,人民体育和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联合发布“2019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以下简称“榜单”)。榜单为连续第五年发布,在往年评估框架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增加了赛事品牌创新、参赛选手个人视频服务等指标,更加符合当前国内马拉松赛事发展和传播的规律和趋势。

在榜单发布的同时,人民体育邀请了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李相如,新华社高级记者汪涌,新体育网专职编委谭杰,自媒体“丁丁runner”陈远丁,专栏作家、赛事顾问、直播解说员王晓刚,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等数位业内重量级嘉宾,围绕2019中国马拉松新特点、赛事创新与赛事品质、中国马拉松是否进入质变阶段等话题对榜单进行了解读。

2019影响力榜出炉创新浪潮下中国马拉松从量变到质变还有多远

2019年北京马拉松盛况

中国马拉松呈现普及化、国际化、速度化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官网赛事日历显示,2019年,获得田协认证的马拉松及路跑类规模赛事达到355场,比2018年有小幅增加。而据榜单统计,截至2018年,全国31个省(市、区)有 285个地级市举办过马拉松赛事,举办城市数量已达到了全国城市总数的85%,赛事普及化已经成为中国马拉松发展的大趋势。汪涌表示:“2019年,国内马拉松赛事数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覆盖范围从一、二线城市,逐渐向三、四线城市扩张。”李相如也认为,国内马拉松赛事数量发展开始进入比较平稳和理性阶段。

随着赛事数量的增长,国内马拉松赛事质量也在不断提高。2020年3月,国际田联正式授予上海马拉松白金标赛事称号,而据榜单统计,截至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共有国际田联金标赛事12场、银标赛事2场、铜标赛事10场,而2018年,国内获得国际标牌赛事总量仅为14场。在王晓刚看来,国际标牌化成为了2019年中国马拉松赛事的新特点,“是否具备国际标牌成为赛事的硬区隔标准之一。”

中国马拉松赛事在不断成长,跑者也在2019年更加成熟。谭杰表示:“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来自跑者,从马拉松热潮爆发到现在,已经有超过5年的时间了,跑者们在经历了最初新鲜喧闹的阶段之后,开始变得有明确的追求,很多人非常明确地希望在成绩上提升自我,几乎每个人都越跑越快。‘快’的标准不断提高,跑得快的人也越来越多。”他认为,跑者水平的进步,促使赛事组织者必须正视跑者在竞赛方面的需求,也必须在人、技术、服务理念等专业性方面投入更多。

2019影响力榜出炉创新浪潮下中国马拉松从量变到质变还有多远

2019年重庆马拉松以高科技助力赛事服务

赛事创新要守住赛事品质的红线

2019年,“创新”成为了中国马拉松行业中的热门词汇。“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环保创新”等元素为赛事融入了更多内涵,也为跑者提供了更多运动之外的收获。但是,对于仍然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国马拉松而言,如何保持创新和品质之间的平衡成为了一个“成长的烦恼”,而在这个问题的解读上,几位嘉宾保持了高度一致。

李相如表示:“一些围绕用户体验的创新活动大大提高了参赛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但要注意的是,创新是有条件的,赛事创新的基础是遵循规则精神,这是比赛和办赛的底线。赛事的高品质首先是赛事要规范、要专业。在此基础上,可以发挥办赛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陈远丁认为:“赛事品质的提升离不开赛事创新的经年累月的积累。” 同时他提出了三点赛事创新需遵循的原则:第一,专业性是红线。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能损害赛事的专业性,或违反专业性等赛事规则、规律。第二,人性化是目的。赛事创新讲究不折腾,不要瞎折腾城市、市民和组委会自己,不要折腾跑者。赛事创新要以服务好跑者、服务好城市为初心。第三,特色化是核心。赛事创新不是一味做加法,而是要适度、均衡,结合城市、人文、民俗的特色,打造赛事特色。

谭杰也认为,赛事创新要以赛事定位为基础。“如果定位为速度型赛事,那就需要在赛道设计、比赛时间优化、招揽优秀业余选手方面发力;如果是以推动所在城市旅游为定位,那就应该在季节选择、住宿饮食推荐等方面发力。”而回顾近年来国内马拉松赛事不难发现,有些组委会以打造“完美”赛事为目标,以期在各个环节推陈出新,不但自顾不暇,跑者的参赛体验也并未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对此,谭杰表示:“其实,在马拉松赛事领域,留给创新的空间并不多。靠创新提升赛事品质,并不是一个最佳选择。如果赛事公司踏踏实实按照基本规律办赛,完全可以保证赛事的质量和吸引力。”

2019影响力榜出炉创新浪潮下中国马拉松从量变到质变还有多远

社交平台成为马拉松传播主战场

新媒体时代赛事传播逐鹿社交平台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