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袜子:应选择柔软、吸汗、透气、接缝平滑、弹性好的纯棉袜,跑动时不会出现滑脱、团缩等现象。袜子应在训练中试穿几次,穿新袜子比赛也可能导致脚部磨损。
6. 帽子:天气炎热时帽子可以起到防晒作用。帽檐可以挡住汗水、雨水或降温浇水时水流进眼睛里,避免频繁擦拭眼睛。
7.防晒:高温天气比赛时涂抹防晒霜,防止晒伤。
8.存衣:存衣包内放赛后更换的衣物、毛巾、鞋以及轻便的食品饮料。存衣包外必须附上自己的号码布和姓名,以便赛后领取。
9.补给:多数赛事组委会在赛时提供饮用水、功能饮料、食品,组委会未提供的,如盐丸、补液盐、能量胶等,跑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自己携带。
10.凡士林:全程选手跑步过程中双腿双手摆动频次较高,建议在容易摩擦的部位(如大腿内侧、腹股沟和腋下)涂抹凡士林保护皮肤,防止摩擦过度。
11.多功能手表:用于了解和掌握跑步速度及心率,及时调整体力分配。
12.腰包:用于存放参赛必备的小物品。
13.魔术头巾:高温天气可以擦汗、低温天气可以御寒。
(四)饮食策略
赛前早餐不宜油腻、过饱,应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如面条,面包,米饭,馒头等主食,以保证身体充足的糖原储备。同时适量蔬菜水果,搭配适量的蛋白质,帮助身体补充维生素,有助于消化系统保证胃肠道运作顺畅,减少过多的油脂摄取。
(五)评估实力
根据前期的训练及赛前状况情况,恰如其分评估自己的实力,有利于提高信心,合理分配体力、制订配速计划,发挥自己的最佳训练水平。
(六)制定配速
根据自己的赛前训练水平制定成绩目标,围绕目标合理分配体力,尽量保持均匀配速。不同的参赛目标,选择不同的体力分配,确保在组委会规定的关门时间内顺利完赛。
(七)预防伤病
平时训练前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针对容易受伤的部位,活动时间要相应拉长。加强自我保护,一旦训练中某部位有疼痛感,应立即停止训练或变换训练内容,避免伤势加重。尽可能选择质地较软的路面进行赛前强度训练(路面的硬度:水泥路面>沥青路面>塑胶道>土道)。训练后要及时擦净汗渍,更换衣服,避免身体受凉引起感冒。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避免腹泻。
三、比赛当日
注重赛中速度控制和能量补充
(一)早餐
临赛前2个小时用餐,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得过饱。避免食用平时没有吃过的食品或饮品,以及生冷食物,以防比赛中肠胃不适。
(二)热身
临赛前30-50分开始做准备活动,可先进行慢跑,有助于体温、心率升高。然后进行髋、膝、踝各关节和躯干的转动以及各种下肢肌肉的拉伸,最后做几次短距离的加速跑,使机体进入临赛状态,适应即将开始的剧烈运动。
(三)起点
至少提前1小时到达比赛区域,检录、存包、如厕排空(到达起点前完成)后,进入规定的出发区域等待起跑。起跑等待期间继续进行轻微活动,保持身体的热度。同时,检查鞋带是否系紧,装备是否齐全。
(四)起跑
鸣枪出发时,人多拥挤,注意保持冷静,不必争先恐后,蜂拥向前,避免被碰撞挤倒。如果出现个人(鞋被踩脱等)意外情况需要处理,不能下蹲停跑,而应随着人群继续往前跑,在人流相对较少的赛道边缘寻找合适位置处理。
(五)途中
马拉松比赛首要原则是采取匀速跑,前2-3公里不要跑得太快,低于目标速度10至15秒,或以70%-80%强度跑进即可。应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计划,可以选择跟随“官兔”或速度相当的跑者进行跟跑,有利于节省体力,控制速度。
(六)上下坡
在比赛中遇到上下坡时,注意调整身体重心,尤其是躯干的倾斜角度。上坡时,身体稍前倾,适当缩小步长,加快步频,加快摆臂,采用前脚掌着地,同时配合呼吸节奏。下坡时,身体稍后倾,通过脚跟滚动到脚前掌着地,适当增加步长,降低步频,合理控制跑速。
(七)补给
组委会在赛事路线沿途设置用水站/饮水站/补给站,参赛者根据天气情况选择用水或饮水,或者两者都取用,饮水量要依气候情况而定,天热饮水多些,每次饮量不要过多;15公里后可根据自身情况食用组委会提供的食品补给,如香蕉、面包、番茄等。如果带有盐丸、能量棒或能量胶,可在比赛中分次食用,及时补充运动中所需的多元糖、电解质。通常,盐丸和能量胶每隔8-10公里服用一次。
(八)终点前
快到终点时应避免提速冲刺,要根据自身状况匀速通过终点,否则会发生运动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九)异常情况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