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闪耀亚冠的巴顿中超坐板凳,U23折射青训尴尬
中国足协在联赛中推行U23政策进入第3个年头,各支球队在应对时,每年都能玩出“新花样”。
刚刚结束第7轮联赛,广州富力在与深圳队的比赛中,开场3分钟就换下了U23小将黎宇扬。河南建业与江苏苏宁之战,建业开场2分钟就用冯卓毅换下U23球员杨国元,创下了新纪录。
建业开场2分钟换U23球员,有网友表示看笑了。截屏图
面对U23政策,有积极响应的球队,因为队中拥有可堪重用的适龄球员,但更多球队将其视作一个“必须在90分钟内完成的规定动作”。
中超各队U23球员的出场时间存在极大差距。上海申花U23队员前7轮的出场总计时间超过了1200分钟,是中超各队中U23球员出场时间最长的;在这一统计中垫底的是江苏苏宁,他们的U23球员赛季至今一共只获得了200多分钟出场时间。从联赛整体的角度来看,超过半数的U23球员扮演的是替补角色,能打满全场的屈指可数。
中国足协推行U23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本土年轻队员获得比赛机会,从而推进各家俱乐部对青训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只是中国足球的青训并非通过短短几年的U23政策就可以提高。
不久前,记者听到一位某俱乐部U19梯队的教练员大吐苦水,称不少从更低年龄段梯队升上来的球员“连基本阅读比赛的能力都没有”,“基本功也不扎实,很多技术动作都是错误的”。
在被指出这些不足的时候,小球员们都是一脸茫然,因为“教练没教过”或是“教练就是这么教的”。各级梯队的配置被中国足协写入了“准入门槛”,但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年轻球员,用什么来满足俱乐部自身的“造血”需求?
“超龄”的巴顿闪耀亚冠赛场。图/Osports
U23政策折射出来的另一种尴尬或许能在北京国安队的巴顿身上有所体现——巴顿在去年崭露头角得益于这一政策,今年他24岁,不再是政策的受益者。在国安主场与武里南联队的亚冠比赛里,巴顿被评为全场最佳,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只是在联赛中因为“超龄”,他的出场机会只能被迫压缩。
巴顿并非个例,不少前两个赛季进入球迷视野而在今年沉寂的年轻球员都是因为到了尴尬的“U24”。这就形成另一个怪圈,不少球队好不容易锻炼出的年轻球员在一两年之后,因为“扶持年轻队员”的政策难以登场,不愿用成绩冒险的俱乐部选择对U23政策应付了事……
青训,是中国足球现在所背负最大的“锅”,仅在联赛中强制执行的“政策”远不足以打通中国足球青训的“任督二脉”。
(责编:欧兴荣、胡雪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