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分享到

冬奥“小红人”亮相,来自汉朝!

2020-12-31 22: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题:冬奥“小红人”亮相,来自汉朝!

  新华社记者

  跨年夜,在迎冬奥环球跨年冰雪盛典上,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印章的方寸之间,中国文化载体汉字与篆刻艺术顶峰“汉印”完美结合。30个来自汉朝的神秘“小红人”,构成了冬奥史上首个动态体育图标,演绎出冬季运动最优美、最成功的瞬间,用体育的力量带大家翻篇2020,你好2021,相约2022!

  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高天说:“体育图标是冬季运动的符号,它的发布象征着冬奥会迈着坚定的步伐,滑着雪、滑着冰来到我们眼前。新的一年来临之际,通过体育图标发布,向全世界朋友们说一声‘冬奥祝大家新年快乐!’”  

  冬奥“新国潮”

  北京冬奥会共有24个体育图标,冬残奥会共有6个体育图标,每枚图标代表一个体育项目。这些“小红人”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遥相呼应,将现身冬奥场馆、特许产品、交通工具、城市景观当中,成为冬奥“代言人”,更掀起冬奥“新国潮”。

  “第一眼感觉更像‘印’,不像‘标’。”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部长佟立新说,“体育图标可以超越所有的语言和文字,无论是运动员、教练员,还是观众,看到这个标识,就知道它所代表的竞赛项目。”

  体育图标也是文化符号。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融入了汉字的处理方式,而同样作为冬奥形象景观的核心元素,体育图标透过刀锋所体现出的书法笔意与方寸间的高妙布白,也将书法与篆刻巧妙结合。

  体育图标的色彩来源于北京冬奥色彩系统中的主色之一霞光红,也是传统印泥的颜色朱砂色。北京冬奥也恰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使用红色作为底色烘托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小红人”,自汉朝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介绍说,体育图标最初的创意方案从冰雪运动、图形创意、文化渊源等方面,有将近20个方向,“我们找了很多跟过年相关的,甚至还有剪纸、皮影。”

  在确定了文字这个灵感来源之后,作为体育图标设计团队主创设计师,林存真还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去中国历史研究院,对早期文化符号及甲骨文的形态进行深入研究。

  林存真说,最开始的创意是用书法表现,但有的图标缺乏力量,比如很难用毛笔把冰球激烈比赛中的力量表达出来。“(于是)我们就想到篆刻,笔法和刀法比较的话,刀法的力量感更强。”

  设计过程中,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青年教师、篆刻艺术家张洺贯负责用篆刻表达,而林存真进行图形设计,互相配合,相辅相成。

  秦汉时期的印章是中国篆刻艺术史上的顶峰,其中,汉印的风格典雅庄重、古朴淳厚。运动员的头部、四肢、躯干和雪具该用多粗的线条来呈现?

  林存真说:“汉印线条相对较粗,我们在追求汉印风格时,线条加粗后又发现,冰雪运动的力量感比较弱,所以线条从粗到细就做了一串变化。”

  画图标也需反复打磨。“草稿必须要在100稿以上,手才有感觉。”林存真说,“有的图形出来比较快,可能一两百稿就能出来。有的图形,几个人画了上千稿,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体育界、艺术界的专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原主任赵英刚说,他对速度滑冰图标印象很深。“因为从侧面改成正面是很难的,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和短道速滑区分开,这个修改经过了多方对比。”

  让传统“嗨”起来

  篆刻是一门很古老的艺术,但在当今生活中却不常用。如何让篆刻在年轻人心里激起一些小浪花,成为设计团队的主攻方向。

  “动态图标是我们一定要做的,要适合现在移动终端和年轻人喜欢的状态。”林存真说。

  如何把二维篆刻转换为三维动画?又如何在2-3秒的短时间里高度提炼经典动作,同时还符合运动规范?

  “二维可以抽象表达,但是三维人物的各个结构都要有。”林存真邀请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靳军和动态设计师吴松泊负责动态图标的制作。他们按照人物比例关系,分析运动员动态,画了很多分镜头。

  靳军说,刻刀与石头接触过程中“崩残”出的粉末,可以与雪花、冰花产生关联。“刻刀的动作,冰雪运动的动作,从静到动,从古至今,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