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分享到

2020:体育大年的暂停与重启(4)

2020-12-29 09:4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洛杉矶当地时间1月26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二。NBA传奇巨星科比·布莱恩特在一场直升机坠机事故中意外身亡,年仅41岁。科比13岁的二女儿吉安娜也不幸同机遇难。

  科比坠机一个月后,2月28日,国际体育仲裁法庭裁决孙杨反兴奋剂违规,对其禁赛8年。7月4日,五朝奥运元老、36岁的羽毛球天王林丹宣布退役,现在中国体育能称得上偶像的现役选手,恐怕只有刚刚带领天津女排赢得联赛冠军的朱婷了。

  最让广大60后、70后伤感的,无疑是迭戈·马拉多纳的离世,11月25日,上帝召回了“上帝之手”,这位传奇球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60岁。

  生!体育孕育新的希望

  疫情让人类社会损失惨重,却也让人对于体育有了更加清醒的认知。

  “疫情让我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状态。今年我有两个感觉:一是自己个人卫生习惯好了,身体抵抗力强了;二是居家锻炼和户外锻炼结合,每天都强迫自己留出体育活动的时间,哪怕就是出门散散步,也要动起来。”已经养成了慢跑习惯的北京市民柴宇说,“我治不了病毒,但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健康一点儿,我身边同龄人有血压高的,有肥胖的,都开始有意识锻炼了。”

  从“居家”到“户外”,“防疫”唤醒了更多民众的健身意识。和专业运动员相比,“大众健身”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条件,唯一需要的,是“我要健康”的强烈意愿。

  “今年一半时间孩子在家上网课,我们规定孩子每天至少完成半个小时的居家锻炼,孩子眼看着身体就壮起来了。现在能出门了,我们每周末都拿出半天时间带孩子一起锻炼,全家都开心。”王颐的儿子是初中生,“体育锻炼”在今年成为这个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孩子一起运动特别有乐趣,孩子也学会自己安排学习和锻炼的时间。以前总觉得他晚上写作业磨蹭,现在写完作业是睡前锻炼,孩子明显要比以前自律了。”

  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让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让操场和运动馆陪伴青少年的茁壮成长,可能是人类社会抗争疫情过程中“性价比”最高的常规手段。

  就连奥运会,都在向年轻人和年轻的项目招手:来吧,体育是你们的,奥运是你们的,世界是你们的。

  12月初,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确认霹雳舞、滑板、攀岩和冲浪四个大项成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增设项目。在“精简奥运”和“奥运瘦身”的背景下,新增项目获得通过的最大理由,就是“拉近奥运与青年人的距离”——东京奥运会的339个小项,在巴黎奥运会上会被缩减到329个小项,金牌数量也随之减少。

  奥运会确实需要“吐故纳新”:举重和拳击,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传统的体育项目,但这些项目在奥运会中的地位逐届下降,冲浪、滑板、攀岩、霹雳舞,才是奥运盛会维持活力的标志。

  按照研究奥林匹克学者的说法,冲浪、滑板、攀岩和霹雳舞,是“以青少年为主要参与群体的年轻运动”,“这些年轻的运动,把青少年和城市、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为了让年轻人投身奥运,巴黎奥组委已经确定,冲浪比赛的赛场,安放在风景极为秀美的南太平洋塔希提岛,而滑板、攀岩和霹雳舞的赛场,就在巴黎市中心著名的协和广场——巴赫认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改革方案,有助于2024年巴黎奥运会更好适应与新冠肺炎疫情“长期共存”的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认识到疫情给全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们要用体育的方式,努力化解这场全球化的危机。”

  奥运的改变,出于对“新生”的尊重:体育赛事所代表和传承的价值观不变,但赛事种类的选择,也到了不该再抱残守缺的时代。

  “青少年健康问题,实际上也是奥运和体育希望解决的问题,让奥林匹克教育深入青少年,是教育的需要,也是奥运的需要。”奥林匹克专家、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说:“只有改变旧有的生活方式,让青少年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中成长,社会才会有健康的躯体。”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