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12月28日起至2021年1月底,日本暂停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新入境。”据日本共同社消息,5名由英国抵达日本的旅客被检测出感染了变异新冠病毒,这是日本国内首次确诊变异新冠病毒感染者。日本紧急“封国”。
传染性较之前至少提升了70%的变异新冠病毒,给人口密度极高的日本带来空前防疫挑战,更让预算将增加22%达1.64万亿日元(1日元约合0.063元人民币)的东京奥运会再蒙阴云。但与年初体育赛事被突发的疫情全面“刹停”的惊慌失措不同,东京奥运会延期后的筹办工作已取得部分实质性进展,各方表态也更加一致且坚定。12月22日,东京奥组委宣布解散开闭幕式导演团队,新的团队将对仪式进行修改,主要加入抗疫元素,这一举措也被视为东京奥组委在当前环境下重申“奥运会不会取消”的立场。
当东京奥运会因疫情而被迫推迟,巴赫说:“人类现在处于黑暗的隧道里,希望这届奥运会成为隧道深处的光亮。”
随着疫情的反复和持续升级,按下“暂停键”的时刻或将更加频繁——学会在夹缝中蹒跚前行,或许是体育人在疫情常态化中不得不掌握的生存之道。正如国际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将对全球体育赛事带来长期影响,甚至不仅限于未来两年。
复!体育赛事艰难重启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体育赛事已经无法再按传统模式开展,但随着国内对疫情的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2月9日,国内第一轮复工复产的工作有序展开。不过,体育并非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且绝大多数赛事存在“人员聚集”的办赛特点,体育的复工复产此时还处在酝酿阶段。
5月8日,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透露,中国篮协已经准备了三套关于CBA重启的方案,篮协同时邀请钟南山院士团队为CBA复赛提供疫情防控方面的专业意见。5月29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有序恢复体育赛事活动的指导意见”,“意见”规定:非身体接触类项目的全国性单项赛事可以有序恢复,中超、CBA等职业赛事须单独制定赛事恢复工作方案,经审核评估后实施。这一“意见”为国内赛事的恢复举办提供了政策支持。
随后,以6月20日CBA的正式复赛为标志,包括CBA、中超、排超在内的职业联赛和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体操项目在内的一系列国内单项锦标赛陆续重启。赛会制、空场进行、封闭式管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等成为这些赛事的共同特点。而在CBA复赛的一个月后,7月31日,CBA首次允许少量观众经严格的审核后,购票入场观赛。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体育赛事的举办已与传统的办赛模式完全不同,但体育赛事的“复赛”所体现的社会意义远超出赛事本身,正如姚明6月16日在《致CBA参赛人员的一封信》中有所写道的,“作为国内第一个重启的全国性大型体育赛事,CBA的复赛对于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恢复生活秩序,战略意义深远,其社会影响已经超出了篮球运动本身。”
9月之后,马拉松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试探性”在国内多地恢复,对于国内绝大多数的体育爱好者来说,参加业余赛事又有了目标。
不只是国内赛事复赛,国际赛事也在国内开始重启。11月8日,2020国际乒联女子世界杯在山东威海揭幕,此后,国际兵联男子世界杯、国际乒联总决赛也在国内举行,总计有100余名国际选手来华参赛。
3项国际赛事在中国举办,表明国际乒乓球赛事正式重启。这离不开中国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国际乒联和各国参赛选手多次向中国表达感激之情。11月8日,当女子乒乓球世界杯在威海揭幕的时候,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深情表示:“开赛那一刻我是最激动的,不亚于我第一次去参加奥运会。”
刘国梁说,中国乒乓球之所以强大,是“基因”的强大,绝不是“小家子气”的强大,“我们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全世界乒乓球,这才是乒乓球大国胸怀的展现。这一次,他们看到了,我们也做到了”。
但国际赛事在国内的重启目前仅限上述3项国际乒乓球赛事,考虑到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际赛事在国内的举办远未到全面恢复的时候。
体育赛事和体育行业受到了疫情的巨大冲击,面对这样的冲击,“青少年体质”这一社会现象凸显出来。
疫情导致各类体育活动和体育培训减少、取消,但同时,各门学科网课火爆。当青少年每天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网课,体育活动不足的现象进一步突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可避免地呈下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