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国际足联网站。
中新网12月17日电 当地时间16日,国际足联宣布,将在2021年1月开始测试脑震荡换人制度。这就意味着,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全世界的足球联赛都会增加这条新规。
据悉,如果球员在场上被诊断出脑震荡或者疑似脑震荡,球员应该立即离场,这名球员也不会占用换人名额,以此确保球队不会面临人数上的劣势。国际足联表示,这项规定得到了脑震荡专家组的认可,此举是为了保护球员的脑部不再遭受二次伤害,因为频繁的脑部冲击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国际足联网站截图。
对于这项即将试行的新规,网友有了新的担心:球员脑震荡应该如何判断?“诈荡”该如何预防?
近年来,头球可致球员脑部创伤的问题不断引发热议。在运动中脑部可能受到伤害的情况不只发生在足球运动中。橄榄球项目中也有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
已经有研究表明,有大量证据证明职业橄榄球运动会造成脑部长期性损伤。而为了快速检测出球员是否患有脑震荡,某家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已经研发出了一种外形酷似头盔的设备,可以帮助医生更快地诊断出轻微脑震荡。该设备已经得到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来帮助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实施CT扫描。
近年来,关于足球运动员脑部伤害的问题也引发了关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一项相关研究显示,头球对脑部存在可能的伤害,足球运动员死于退化性脑部疾病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3.5倍,死于帕金森氏症的可能性则是普通人的5倍。
资料图:图为莱万多夫斯基在比赛中争抢头球。
而通过对7676名曾在1900年至1976年间参加过职业比赛的球员,以及23000名普通人的研究发现,前职业球员患阿尔茨海默(老年痴呆)、运动神经元疾病和帕金森的风险分别是普通人的5倍、4倍和2倍。
不可否认的是,足球运动的规则一直都在随科技的发展而改变。脑震荡换人新规无疑是对球员的一种保护,但是如何让新规保护到该保护的人,因换人打断比赛节奏又会不会引起观众的抗议……这些问题都值得国际足联思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