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岁左右,一次,父亲从哈萨克斯坦带队回来和他谈,让他一定要去打篮球。父母的考虑是,相比排球,那个年代篮球运动员的市场普及率和接受度更高些。退役后,篮球运动员更容易到大学读书或找到第二职业。杜锋随后进了新疆体校。训练的日子是痛苦的,“新疆冬天经常下大雪,出早操,穿的回力鞋走到球场时已经全湿了”。没有假期,看到其他小朋友在寒暑假里玩,他感到后悔,“为什么选择打球”。之后,父亲想让杜锋进新疆队,但新疆队并没有看好他,“觉得我身体单薄,打不了篮球”。父母又去找了教练,但始终没有转机,“其实也是刺痛了我”。
杜锋因此决定前往北京。当时,首都云集着八一、北京、北部、空军、前卫等多支球队,他想去试试,看哪只球队要他。1996年大年初八,杜锋坐上了火车,几天几夜后,到达北京西站。那时,号称亚洲最大火车站的北京西站刚刚落成,“走了半天路,感觉找不到东南西北”。母亲希望他能先读书,杜锋坐着“面的”,来到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校。在那里,北京体育大学男篮和女篮教练都非常喜欢杜锋。女篮教练范明运听说广东青年队在招队员,就告诉了杜锋,由此杜锋迎来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南下广东。
1997年,16岁的杜锋迎来了自己首个CBA赛季,但只打了3场比赛,上场时间可用秒来计算。但到了2001~2002赛季,他凭借24场常规赛中,场均19.4分6.3篮板1助攻的表现,获得当赛季最佳新秀。2001年,他入选了王非执教的国家队,但在2001年东亚运动会后,因队伍调整,他和郭士强被要求离开国家队。“离开以后那段时间其实挺难受的,回到广东队后就全力训练。”杜锋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
2002年,杜锋重新入选国家队,但仍处于边缘球员的位置。“上场打球机会很少,”他停顿片刻,叹口气,接着说,“只能努力争取,训练是非常玩命的,没有休息,一直在拼,去争上场的位置。”作为国家队队员,杜锋所处的是“中国移动长城”的时代。“我是所有内线球员里身高最低的,又是最轻的,只有一个大前锋的位置我可以争取,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赛场上要敢于对抗,敢于发挥自己的技术。” 在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部长、篮球评论员徐济成的印象里,杜锋是“赛场上,一个非常敢打的人”。他记得,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杜锋会在训练中主动和教练探讨诸如跑位等方面的细节,“他愿意琢磨,比较爱动脑子”。
2003~2004赛季,依靠场均21.2分8.8篮板的亮眼成绩,杜锋助力广东队拿下首个CBA冠军,他也成为当赛季总决赛的MVP,也是广东队CBA历史上首个MVP。此后,广东队又连续两年斩获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篮小组赛,中国队对阵塞黑队的生死战,杜锋又用关键时刻的两次罚篮帮中国队挺进八强;2006年男篮世锦赛中,王仕鹏绝杀斯洛文尼亚的那场比赛,杜锋贡献了全队第二高得分,并接连命中三个关键三分球。
外界给了杜锋“排骨飞人”的绰号,他并不喜欢。“我其实挺喜欢别人说我打球时是凌波微步,蛮轻巧又夹杂着凶狠”。作为一名能里能外的球员,相比投篮得分,他更享受场上传球、助攻,给队友创造机会。虽然瘦,但他喜欢身体对抗,“很多球员并不喜欢和我对抗。”他笑着说。
正因为自己一路走来的波折,身为教练,杜锋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一个球员对于篮球的认知和成长轨迹。“我年轻时候有着对篮球求知和提升的欲望,但那时候真觉得好困难,叫天天不应,谁都会关门”,如今带队,他愿意多给年轻人机会,“我机会给你争取来了,你自己不care,不重视,我就要引导你、批评你,如果你不改的话,那就令人伤心了。”
“希望运动员把更多心思放到篮球场上”
2013年1月,杜锋接任广东队主教练,两个月后,广东队获得了CBA第8个冠军。但当时,广东队已面临新老交替,老队员伤的伤,退的退,年轻球员尚不能扛起大旗。此后多个CBA赛季,广东队都未能折桂。“但球迷们还对广东队有期待,认为你不能输球,那时候最大的压力来自这里”。
2018年,杜锋从国家队重返广东队执教后,年轻球员众多依然是杜锋要面对的难题,但和以往不同,球迷对广东队夺冠已不抱期待,认为广东王朝已经结束。杜锋说,这让他进一步坚定了培养年轻球员的决心。
2018~2019赛季和2019~2020赛季,广东队接连夺得冠军,成就“十冠王”,杜锋也在两个赛季当选最佳教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