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分享到

乒坛“活化石”倪夏莲:五朝元老五味自知

2021-07-26 14:4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上海“倪阿姨” 乒坛“活化石”

  倪夏莲 五朝元老五味自知

  倪夏莲的脸上神情从容,“这是我的第五届奥运会,如果不是我自己拒了两次,那我应该是七朝元老。”

  58岁的倪夏莲是本次奥运会最年长的运动员之一,被称为乒坛“活化石”。于倪夏莲而言,这二十余载的奥运征程,五味杂陈,就好像胸前的奥运五环,交织相融。  

  这位上海倪阿姨明天就要上场比赛了,记者在赛前到奥运村专访她,在一口熟悉的上海乡音中,听她细细诉说,这些年感受到的奥运五味……

  

  拿下一分就是一分

  今天下午,东京奥运会女子乒乓首轮比赛,倪夏莲将对阵17岁的韩国新星申裕斌。“哎哟,听讲伊老凶额?”倪阿姨娇嗲抱怨,脸上却是满满的自信。“不过对付年轻选手的办法,我也不是没有”,话锋一转,傲娇的自信流露出来。“反正能拿下一分就是一分。”

  奥运延期,对于许多运动员而言,是一次沉重打击——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是考验。倪夏莲听到奥运延期后作的第一个决定竟然是:出去度假!“反正57岁和58岁也没什么两样。我难得有这样大段可以旅游的时间。”

  玩摩托车、学潜水、去徒步……这一年里,倪夏莲尝试了太多以往渴望但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我一直觉得,去当冠军、去打名次、去攀高峰……这些其实都不是我人生计划中最重要的。”一年的调整也让她在回到赛场时,更神采奕奕、心情愉悦。

  就好像当年曾为了“结婚、生小孩”不愿去参加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那样,“享受生活,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是倪夏莲这些年始终坚持的。在倪夏莲的心目中,乒乓和生活,就好像自己的左右手,缺一不可,都很重要。

  

  爱情铸就不老传说

  同时代的队友或对手几乎都已经放下球拍,离开赛场,或做教练、或投身其他,唯独倪夏莲,一直坚守。

  问她,会不会有一种“独自上场”的凄凉。她却笑着拉过身边人高马大、金发碧眼的老外说:“我有他啊。”

  托米·丹尼尔森是倪夏莲的先生,也是她的乒乓教练。这些年一起征战赛场,他们之间是夫妻也是战友。征战东京,两人同住一间,被称为“最甜蜜奥运夫妻”。隔着口罩,两人深情一吻,浓情蜜意显露无遗。正是爱情,让她在异国他乡找到了继续乒乓梦想的理由。

  家是倪夏莲最温暖的港湾,如今,除了托米之外,倪夏莲的训练还多了一个帮手。儿子从医学院毕业,现在已经是一名专业的体育理疗师。训练之余,倪夏莲身体上有任何的不适,儿子都能手到病除。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套世界独一份的全家上阵、家庭作坊式的团队模式,才让倪夏莲的乒乓生涯如此长寿,始终能心无旁骛地沉浸在所挚爱的乒乓事业中。

  

  思念家乡最忆08

  1979年,倪夏莲进入中国乒乓球队,曾赢得世乒赛女团冠军,与郭跃华搭档拿到混双桂冠,还与曹燕华合作收获女双亚军,但在1986年退役前唯独没有参加过奥运会,因为直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才登上奥运舞台。从国家队退役后,倪夏莲前往上海交通大学读书,随后远赴卢森堡继续自己的乒乓生涯。2000年,37岁的倪夏莲拿到奥运资格,在接近不惑之年终圆奥运梦,并挺进女单16强。

  眉飞色舞说起自己的数度奥运参赛经历,倪阿姨的描述很有些“凡尔赛”:每次其实我都不想参加的,但是打得太好、排名又高,都是自动获得资格。印象最深刻的当数2008年的北京奥运。“在中国办奥运,之前我就作了决定,我一定要去支持祖国!”时至今日,倪夏莲依然能想起当时参赛时的那种感动和自豪,“北京奥运办得特别好、特别成功。”

  家乡是倪夏莲心中最深的牵挂,移居卢森堡多年,只要听到和中国和上海相关的事物,她总会有一种别样情愫。“我的儿子和女儿在家里都讲上海话。”倪夏莲说,异国他乡的日子,思乡的苦,始终缭绕。“上海是我的根。从前我就一直看《新民晚报》的。现在我就在网上看,也很方便。”

  《新民晚报》成为倪夏莲了解故乡的一个窗口,也始终牵引着这位游子的思乡情结。几年前,倪夏莲女儿还曾来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当交换生,在上海学生家里吃住。儿子也很喜欢上海,每次来上海都熟门熟路。在她的影响下,丈夫兼教练托米还会讲一些上海话,家里的院子,种了香菜、荠菜,全家常常包馄饨吃。

  

  

  成为国宝炙手可热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