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馆举行“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比赛,同天要进行两项赛事转换
短道、花滑同场 冰面和温度转换是关键
4月2日,首都体育馆,为了迎接在这里举办的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场馆进行了改造升级,形成“老场馆、新变化、高科技”特色。
4月3日,首都体育馆内举行冰上舞蹈项目比赛。
4月2日,首都体育馆医疗诊室内的抢救区域。
4月2日,首都体育馆内设有自动测温机器人。
4月3日,首都体育馆内正式开始了“相约北京”冰上项目的测试比赛。首都体育馆是本次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唯一一个在同一天进行转场的比赛场馆。这里既要举行短道速滑的竞赛,又要举行花样滑冰的竞赛。
场馆目前改造如何?测试活动的转场是否顺利?记者日前走进首都体育馆,了解场馆现场情况。
1 恒温恒湿系统、新风系统全面更新改造
走上三层的运行指挥中心办公区,平台可以俯瞰首都体育馆的冰面、观众席。指挥中心的视频办公系统可以连接北京冬奥组委,赛时可远程协同办公。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主任丁东介绍,首都体育馆购置了一体化的音响系统、视频系统,天幕、环屏、端屏设备。场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符合绿色低碳要求。
“外观上赏心悦目,有非常清爽的感觉,跟冬季项目也比较搭配。另外从整个功能上还是有了很大提升的,这个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的,当时的设计理念应该还是不错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东西落后了。”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常务副主任兰立介绍,2014年世界冰壶男子锦标赛,就是在这个馆举行的。申办的时候信心满满,后来发现设备落后,除湿功能不够,这样的话冰面容易起雾,后来加的临时设施才完成比赛。
据悉,此次改造,首体的恒温恒湿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都重新进行了改造。
2 测试赛是检验两项赛事“转场”的机会
既要举行花样滑冰比赛,又要进行短道速滑比赛,首体如何进行场地转换?按照国际滑联的赛事安排,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同用一个场地,但两个场地的需求有所不同。
“现在场地用的是移动式保护垫。短道用90厘米厚的垫子,花滑比赛时再换成25厘米。这就有一个场地转换的问题。”兰立说,防护垫的转换进行了演练,演练情况看还是比较顺利的。一开始用时大概四五十分钟,现在应该是30分钟就可以完成转换。从垫子更换、冰面保洁都下了很大功夫,想了很多办法。现在看来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短道用的冰和花滑用的冰,在各种技术参数上也有不同,冰面如何转换?
兰立介绍,历届奥运会都面临这个问题。短道需要冰硬,速度快,花滑需要冰软,冰刀能吃住劲儿。冰的厚度5厘米,在此基础上调节温度。温度转换也是测试活动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专门请了国际上的制冰师。制作冰场是一层一层做的,温度的影响可能就要大一些。
“至于几个小时能不能完成,也是测试的一个内容。”兰立说,测试活动结束之后会向组委会、国际滑联打一个完整的报告,包括冰面的问题。场地电力设施转换,冰面温度的转换,有这么一个测试活动,应该是一个机会,而且是唯一的机会。
3 团队服务涉及注册、物流、赛事服务等
场馆服务团队将在测试活动期间做哪些工作?
首都体育馆场馆(群)服务副主任杨晋山介绍,服务工作涉及注册、物流、赛事服务、权益保护、赞助商服务等。不过,这次测试活动,首体场馆没有观众,也没有OBS转播。
注册是第一个环节,首体运行团队通过前期工作,共做了1799个证件,其中包括工作人员证件1119个。在测试活动前一周,证件就已经都发放到所有人员手中,确保他们能如期进入。
物流工作也是服务工作的一部分。改造之后,场馆内的家具,包括桌椅都淘汰掉。如果按照正常的政策,家具要到赛时,也就是明年2月之前才会配备。
“考虑到我们场馆情况,同时为了贯彻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原则,特别是为了体现节俭办奥理念,在冬奥组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这次就相当于把冬奥赛期间的大部分家具都提前部署到位。”杨晋山说,我们在3月初联系好相应家具公司,并配备专业的物流工人,从3月中旬开始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