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分享到

体育课,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长(3)

2021-02-05 06:2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在德国,体育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每周有2至3小时的课时。体育教育在德国属于地方性事务,由各联邦州和各地学校共同负责。各州政府制定总体方针,学校则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具体教学。德国科隆体育大学校园体育发展研究所所长克劳斯·布伦介绍,在低年级阶段,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到了高年级,学生需要在课上广泛接触各类运动项目,学习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除基础性的体育教育外,很多学校还会对高年级学生就单一项目开设强化训练课程。校园体育节、校际体育比赛、以体育为主题的户外拓展活动等,也是德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体育理论课也是德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内容主要包括如何保障饮食健康、热身的重要性、运动对身体机能的积极作用等。该国教育部门认为,理论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体育项目的相关知识,对不同项目进行观察分析,从而更加安全有效地进行运动。

  高中毕业考试时,德国中小学生可将体育选为主要考试科目之一。以柏林的罗莎—卢森堡高级文理中学为例,如果学生选择体育作为毕业考试科目,除计算最后一学年的体育课平时成绩外,还要进行专门的运动测试和口头理论测试,其中运动测试包括12分钟跑和专项能力测试两部分。最终得出的考试结果将和其他几门主考科目一同计入高中毕业成绩,作为申请大学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长期以来,学校与体育俱乐部开展合作,帮助提升德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整体水平。上世纪中期,德国一度面临体育设施不足、教师资源短缺等情况,无法满足青少年的运动需求。1972年,德国出台“学校体育锻炼行动计划”。该计划从政策层面开辟了新路径,鼓励学校与体育俱乐部开展教育合作。

  此后,德国多个联邦州都陆续出台了促进双方合作的计划。例如柏林市相关部门规定,与学校合作的俱乐部可申请专门的器材采购费用;俱乐部教练在中小学校授课,还可获得每90分钟20欧元(1欧元约合7.9元人民币)的补助等。

  根据德国奥委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德国共有近9万家体育俱乐部。合作让双方实现了共赢:学校可以利用俱乐部的专业设备资源,体育老师也能接受专业培训;俱乐部则有机会发掘有天赋的体育人才。此外,一些职业俱乐部还能安排储备球员在合作学校寄宿和借读,让学龄期的职业运动员得以继续接受文化教育。

  当前,德国各州政府仍在不断推动学校与俱乐部加强合作。在德国北部的下萨克森州,当地的沼泽畔小学与新乌尔姆斯托夫俱乐部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俱乐部每年都为学校举办的手球比赛提供设备、教练等全方位支持。2020年11月,该小学第三次被下萨克森州文化部和体育协会授予“体育友好型学校”的荣誉称号,与俱乐部长期的紧密合作是其获奖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报柏林电)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