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 分享到

从上海到莎车,一名橄榄球老师的援疆故事

2019-08-02 14:4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上海,东方明珠,全球竞争力前十的现代化大都市。

莎车,大西北边陲的一座小城,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丝绸之路要冲。

英式橄榄球,1823年起源于英国的一项运动。

当这三个原本相对独立的要素被一位山东汉子串联起来,汇成了一个关于体育、成长与爱国的故事。

从上海到莎车,一名橄榄球老师的援疆故事

姜楠(前排左一)和莎车三中的橄榄球队孩子们合影。郑峰/摄

一箱从东海之滨带到西部边疆的橄榄球

姜楠,37岁,山东泰安人,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曾多次入选中国队参加英式橄榄球国际比赛。退役后,他成了上海市周浦实验学校的体育老师,现任周浦实验学校校务办副主任。

2018年2月,姜楠报名参加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跨越万里,他从东海之滨来到大漠边缘的新疆莎车县,成为一名光荣的援疆教师。

“我想来祖国西部的这片土地看一看,利用自己的体育特长,把橄榄球带给新疆的孩子们……”。出发前,姜楠往行李箱里塞进了几只橄榄球和一些简单的训练用具。

从上海到莎车,一名橄榄球老师的援疆故事

姜楠在教授孩子们橄榄球运动的技巧。郑峰/摄

在莎车三中,好奇的孩子们接触到了橄榄球这项陌生的运动。

从讲解动作到摸爬滚打的示范,姜楠让孩子们掌握了橄榄球的基本规则和技战术。面对孩子们心中萌发的对橄榄球的热情,让姜楠挠头的是,带来的那几个球不够用了,怎么办?

“多亏了中国橄榄球协会的帮助,与世界橄榄球协会中国区一起紧急协调上百只橄榄球等教具,快递到了莎车。”周浦实验学校得知情况后,也决定将原计划捐助的足球队服增加一倍。就这样,孩子们有了统一的训练服装。在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后,姜楠在莎车三中逐渐发展出200人的橄榄球兴趣小组和50人的橄榄球校队。

第一场校园橄榄球赛

在姜楠眼里,英式橄榄球这项运动承载着正直、尊重、团队、热情、纪律、勇敢这样的精神内涵。孩子们也很快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学球只是开始,姜楠以此为契机,带着学生们观看亚运会橄榄球比赛录像,赛场上身披国字号战袍的中国队队员们奋勇拼搏的精神感染了孩子们,“孩子们还追着我,想看里约奥运会等国际赛事的视频,他们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代表中国参加比赛。橄榄球带给他们的,不只是运动的快乐,还有对祖国的热爱。”

经过一年多训练,莎车三中的孩子们一心想参加正式比赛,来检验一下自己的本领。

从上海到莎车,一名橄榄球老师的援疆故事

莎车三中橄榄球比赛的入场式。郑峰/摄

姜楠决定组织一场校内橄榄球比赛,这是首届莎车三中橄榄球锦标赛。为了这个比赛,从学校到援疆指挥部,各方都行动起来投入其中……比赛的圆满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时间飞逝,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临近尾声。孩子们想和姜楠拍一张全家福,姜楠穿上了珍藏的国家队队服。拍完照,大家围成一圈,姜楠动情地说:“你们一定要把橄榄球坚持下去,将来带到大学,把橄榄球的种子播撒出去,把橄榄球的精神发扬光大。”孩子们涌了上来,把姜楠抛向空中……

告别时,看着一年多来训练生活的照片合辑,在“长亭外,古道边”悠扬的音乐中,姜楠再也忍不住泪水。

未来,让橄榄球继续

“这一年多,最让我欣慰的是通过橄榄球,孩子们有了很大变化。”

孩子们的身体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协调性、奔跑能力、对抗能力都有显著提升。他们领悟了团结合作的精神,从刚开始练习时的单打独斗,到现在学会吸引防守为队友创造机会。训练比赛时服从教练员的安排,失误时相互鼓励而不是埋怨,比赛结束后与对手拥抱致敬。在那些中国国家橄榄球队感人故事的触动下,孩子们为国争光的精神也开始萌芽。

从上海到莎车,一名橄榄球老师的援疆故事

莎车三中橄榄球比赛的场景。郑峰/摄

一年半时间,姜楠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援疆工作结束前,姜楠争分夺秒地对三中学校的两名老师进行了橄榄球教练员课程培训。由姜楠等众多老球员组成的上海健帆橄榄球队为孩子们募集了两万元,用来购买专业橄榄球球衣,以及护齿、护肩等专用护具。跨越万里,姜楠带给莎车三中师生的不仅是橄榄球本身,还有这项运动承载的精神品质。橄榄球也带给姜楠更多的人生经历和感悟。

就像临别时的嘱托。未来,无论在哪里,姜楠和这些孩子们的橄榄球故事还会继续。(王琦 刘凯)


(责编:张帆、胡雪蓉)

标签: 援疆 上海 故事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