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中央预算内投资将采取定额补助,对新建11人制标准足球场,每个球场补助200万元。对新建5人制、7人制(8人制)足球场,每个球场补助不超过100万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心中国足球事业发展的人士倍感振奋,认为中国足球又将迎来一个黄金时代。同时也有人提出:新建球场为何要动用中央财政资金补贴?钱有了地从哪儿来?球场如何做到便民,提高利用率?
场地建设缺口大 财政补贴欲“四两拨千斤”
多年来,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饱受制度、资金、场地、人才等问题的困扰。2015年初,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把兴建足球场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推动学校足球场在课外时间低价或免费向社会开放,建立学校和社会对场地的共享机制。
当时的背景是,截至2013年底,全国拥有较好条件的足球场地仅1万余块,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08块。而足球发达国家,比如法国、德国、荷兰,每万人平均拥有场地的数量达到4块,差距相当明显。
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印发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国足球场地数量要超过7万块,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5块以上,有条件的地区达到0.7块以上。
三年多过去了,新建场地目标进度如何?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日前公布了区内情况: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广西要建成1100块足球场地。但截至目前,广西仅完成了272块足球场地建设,只完成了25%左右。有熟悉广西情况人士向记者表示,区财政比较紧张,如果没有中央补贴和地方政策支持,带动社会资金参与,广西想完成任务很难。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方案》政策亮点就是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地方政府则通过支持政策清单,推出政策组合拳。并且场地设施供给主体和支持对象均是市场,不分内资、外资、国有、民营、营利、非营利,都一视同仁、平等参与。
新建球场选址是个问题 不能违背便民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方案》安排的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非常明确。即在全国范围内筛选若干示范城市(县级及以上城市),对新建11人制、5人制、7人制(8人制)社会足球场予以补助。对改建、扩建和修缮项目则不予支持。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实施方案》重点要解决球场布局不优的问题,以群众健身、足球普及为导向,以群众身边的足球场地为重点,优先考虑在距离居住人群较近、覆盖人口较多、足球场地设施需求大的位置布局建设,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参与足球运动。
“我曾经在东北的一个省会城市看到40多块标准足球场连在一起的足球公园,看起来那是相当的壮观和震撼,站在球场这头看不见球场的那头。”中国足协执委汪大昭向记者表示,当时他站在球场内,眺望周边没有看到住宅楼,问球场管理者:市民踢球不得跑很远?对方回答:这不算什么,现在家里都有私家车。“我心想,即使有车终究也不方便呀,球场建设不能背离便民的原则。”
有熟悉工程造价的企业主告诉记者,新建11人制标准球场,财政资金200万补贴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人力、技术和设备成本都可控。对于大城市来说,最大的成本可能是地价,如果在市中心建,涉及到城市规划,房屋拆迁等方方面面问题,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很不划算,拿地也很难。“这可能是导致很多新建球场分布在市郊,远离居民区的原因。”
企业参与社会足球场建设的主要难点确实是拿地、融资、人才等成本很高。为此,《实施方案》打出“一补两包一融”组合拳:“一补”是中央预算内的投资补助,“两包”是政府的政策包和企业的服务包,“一融”是组合融资支持。希望能形成多方合力,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提供更多更好的足球场地设施服务。
不忘踢球初心 学校和社会场地应建立共享机制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除了对足球场地建设提出刚性要求外,还明确指出要提高场地设施运营能力和综合效益,推动学校足球场在课外时间低价或免费向社会开放,建立学校和社会对场地的共享机制。
“社会足球场地只是新建场地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新建场地在学校里,但在寒暑假,以北京为例,大部分中小学校园都是“铁将军”把门,球场空荡荡,既不对社会开放,也不组织孩子们去活动。”汪大昭表示,对老师们来说,忙碌一学期好不容易有个寒暑假,借此机会好好休息情有可原,而且对社会开放偶尔会带来一些意外麻烦。“但我们硬件上来,软件要赶紧跟上来,管理和维护都要跟上。不能建成一块闲置一块,造成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