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 分享到

体育引才应有竞争意识(体坛走笔)

2019-07-03 08:4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体育引才应有竞争意识(体坛走笔)

 

  马布里

 

  被北京球迷戏称为“马政委”的原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球员马布里,如今成了“马指导”——北控队新任主帅。而同样引发球迷热议的,是一些入籍球员在中超联赛和国家队比赛中的精彩表现。

  怎么看待这个现象?总体看,当然是好事。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中国体育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外籍教练、外籍运动员投身其中,这本身就是中国体育日益开放的生动体现,也印证了当今竞技体育全球化、职业化的趋势和潮流。当优秀人才向华流动、愿意来华工作生活,并符合相关资格和规定时,我们大可顺势而为。

  国际体坛诸多事例已经证明,聘请优秀的外教、外援的确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些运动项目的落后局面。中国奥运军团如皮划艇、曲棍球、击剑、花样游泳等项目教练组成员中,外教的身影早已出现,且执教成绩大多不错。而在冬季运动、足球等项目中,一些优秀外籍运动员的加入,则能填补相关短板。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外教、外援大都是该领域的优秀人才,熟谙项目发展规律,拥有丰富实战经验。如果国内教练员、运动员能够见贤思齐,进而转化为该项目发展的动力,那体育引才就发挥了巨大价值。

  当然,在体育引才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不好倾向,不要走极端路线。

  一种倾向是患上“外援依赖症”。不管是外教还是外援,对一个项目的确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是如果把提升实力和水平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们身上,就肯定有问题。比如亚洲杯新科冠军卡塔尔男足,虽然有归化球员功劳,但他们早在2006年就请来西班牙籍教练,且一直坚持同样的青训理念。正是足球教育的整体进步,才造就了卡塔尔男足近年来的崛起。在引才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坚持选择那些能力突出、能够把先进体育理念与中国体育实际情况相结合、善于融会贯通的优才,还要破除一些陈旧观念、体制机制的束缚,既给这些优才充分施展的空间,又要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另一种倾向是“完全排斥论”。一个优秀运动员对一个项目的发展、对青少年参与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姚明之于篮球、刘翔之于田径、李娜之于网球等。这样良性的循环已经被多次证明。不过,如果把这个循环反过来,往往不那么容易。当然,这绝不是说青训、青少年兴趣培养等基础性工作不重要,而是说如果有明星运动员的榜样、示范以及由此带来的好成绩,其实更有利于引导、培养青少年对一个项目的兴趣,进而投身其中。二者是相互促进关系,而并非彼此妨碍。

  放眼世界体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景象是大趋势。如何顺应大势?中国体育从来都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理论加实干的战略,开启了中国人的思想之门。如今,当体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更需继续秉持竞争意识,助推中国体育开启新辉煌。


(责编:胡雪蓉、张帆)

标签: 意识 体育 走笔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