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首站赛事日前在江西萍乡结束。新赛季对赛制进行了调整,由以前的每轮两台棋手变成三台,积分规则也从第一台权重过大改为每台获胜得1分。赛制调整让比赛胜负悬念大大增加,激烈程度超过以往。两轮赛事战罢,不少“00”后小棋手的表现亮眼,棋力得到提升。
对局桌前,12岁的杭州队围棋小将吴依铭双臂伏案,专注地盯着棋盘。2018年夏天,她在定段赛提前两轮定段成功,成为目前国内最年轻的职业女棋手。而今,这颗“希望之星”已然踏上中国最高级别的女子围棋赛场,与名将们一较高下。
在日前进行的第七届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以下简称女子围甲)江西萍乡·武功山站比赛中,吴依铭等“00后”小花让人眼前一亮。尽管她们的棋力尚显稚嫩,但努力绽放的姿态如此动人。“在女子围甲的赛场上看着她们长大,也看着她们变得越来越厉害。”开棋仪式上,“棋圣”聂卫平感慨道。
竞争激烈
过往6届女子围甲,江苏队实现了六连冠,队中主将於之莹曾创造跨赛季32连胜的壮举。然而一枝独秀的局面,却令围棋界有些担忧:若缺少强劲对手,无论对于联赛还是於之莹个人,都无益处。
因此,新赛季女子围甲赛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由以前的每轮两台棋手变成三台,积分规则也从第一台权重过大改为每台获胜得1分。这意味着靠主将打天下成为过去,比赛更依赖于队伍的平均实力,胜负悬念因此大大增加。从联赛前两轮的实战来看,10场比赛全部战成2∶1,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正如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常昊所言,女子围甲进行赛制调整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更多女棋手提供参赛机会。目前,女子围甲10支参赛队的主力加上替补,常年参加联赛的一线职业女棋手增至40人。由于国内女子围棋赛事少于男子,贯穿全年的女子围甲无疑是最好的平台,使得女棋手拥有稳定的参赛机会和收入。
此外,於之莹继续以“双栖棋手”的身份出战男子围甲,本赛季加盟江西队的她期望获得更多登场机会。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赛制改革还是开放男子围甲平台,都在提升女棋手的对抗强度,而各参赛队也要为夯实自身板凳厚度而增强“内力”。
小将亮眼
本赛季女子围甲一落子,一些“新面孔”就拿出了亮眼的表现。作为升班马,山西队由4名“00后”初段小将组成,成为各支参赛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支队伍。首轮联赛,她们力克河北队取得开门红。尽管次轮惜败于上海队,但去年才定段的储可儿击败名将唐奕,达成个人两连胜。
相形之下,2002年出生的周泓余早已成长为队里的“顶梁柱”。代表安徽队出战的她,首轮击败女子围棋世界冠军、韩国外援金彩瑛,次轮再胜名将王祥云,可谓气势如虹。另一员“00后”小将罗楚玥同样表现出色,连胜刘慧玲、曹又尹,她所在的陕西队目前与江苏队、上海队并列积分榜第一。
小花齐绽放,为新赛季女子围甲注入了活力。此前,国内女子围棋一度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在1997年出生的於之莹之后,只有1999年出生的陆敏全比较亮眼,而国内棋坛能与於之莹抗衡的女棋手更是寥寥无几。过去两年,中国女棋手在世界赛事表现不佳,增加人才厚度成了当务之急。
按照现行的定段赛,每年有10个女子初段名额。这些新生力量要迅速成长,需要大量的实战机会。女子围甲改为三台制后,增加了10个参赛名额,“00后”小将获得更多上场机会。吴依铭所在的杭州队就表示,队里不要求她创造成绩,更看重比赛经验的积累和棋力的锻炼。据悉,杭州队还打算在联赛期间通过人工智能训练和男棋手“喂招”等多种方式,帮助年轻女棋手尽快成长。
项目推广
“只有让女子围棋人口整体基数增加,才能涌现出更多好苗子。”近两年,中国围棋队领队华学明多次强调这一观点。目前,参加各类比赛的年轻女棋手数量增加,但涨幅并不大,造成一定选材局限。这其中,有学棋女童相对较少、国际女子围棋市场疲软等多重原因。而做好围棋推广与普及,被视为夯实人才“金字塔”的基石。
本站联赛期间,围棋名宿王汝南、聂卫平、常昊带领11名职业女棋手,与70名萍乡围棋爱好者,展开了别开生面的公益指导棋。萍乡市围棋协会秘书长汤跃敏介绍,萍乡围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积累了扎实的群众基础,除了举办围棋赛事,爱好者还自发学棋、相约对弈,形成了浓厚的围棋氛围。
走到哪里,就将围棋种子撒向哪里——这几乎成为女子围甲的品牌标志。在引入社会力量办赛后,女子围甲年年设定主题,今年继续聚焦“扶贫”,深入广大贫困地区送去精神食粮。“女子围甲今年迈出新步伐,增加了新的有生力量,内涵也更加丰富,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女子围棋的期盼。”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