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向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日子里,在一项项可见可感的变化中,我们的生活正因冬奥筹办工作的推进而变得更加精彩
运动健儿备战紧张有序、全民健身景象热火朝天、新建改建场馆陆续完工……在走向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日子里,在一项项可见可感的变化中,我们的生活正因冬奥筹办工作的推进而变得更加精彩。
有人迎来个人职业的转型。制冰师刘博强原是首钢的一名普通工人,20多年里干过轧钢工、维检工、焊工。2017年,单位组织制冰和扫冰培训,他第一个报了名。为了学制冰,刘博强每天在体育馆里待上十几个小时,背起40多斤的“打点”壶,在场馆外的马路上来回练习赛道制冰“打点”技术,两个月里走了近150公里。参与冬奥筹办就像穿过一扇大门,43岁的刘博强迎来了新的生活。
有人对运动产生新的感悟。北京小伙邢亮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北京首都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的员工,另一个是北京冬奥组委滑雪战队第二纵队的队长。滑雪战队是北京冬奥组委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和培养的专业人才队伍,雪季开展集训教学活动、服务于全国性的滑雪赛事,对成员的滑雪技能有很高要求。邢亮本就酷爱滑雪,常会寻访“高手”切磋,如今滑雪技艺更有用武之地。
有人收获携手奋斗的青春。“90后”夫妻王普与崔立欣同在中铁建工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工作,妻子崔立欣在预算部工作,丈夫王普在施工一线勘探测量。夫妻俩投身于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建设,300多天在山上,常被户外紫外线晒脱皮……在他们看来,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奋斗,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冬奥会带来了什么?大家的回答各不相同,又很相像,那就是平实忙碌的工作中又平添更多火热的劲头儿——望向2022年,我们都感受到愈加浓烈的冬奥气氛,都在为冬奥会筹办贡献一份力量,都在用奋斗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0日 15 版)
(责编:胡雪蓉、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