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29日电(郝帅) 近来,《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三部文件连续印发,为我国深化体教融合做出了顶层设计。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所所长吴键、北京实验学校校长曾军良、重庆市珊瑚鲁能小学校长刘君做客由人民网体育频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所共同主办的 “少年强中国强”系列圆桌,就“深化体教融合如何做到落地有声”展开探讨。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据吴键介绍,2008年全国缺编体育老师约25万人,近十年,以每年近1万人的速度配置。对此,吴健预测:“按照每年2万人的速度配置,预计到2022年能够实现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当谈到如何实现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时,吴健表示,在未来几年中,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技艺、课堂教学质量、特色学校建设标准以及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率等。
作为全国体育教育先进区的重庆市南岸区,在配齐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等方面都走在行业前列。 “我们在2000年前后曾经一次性地统计每一个学校具体差多少体育老师,然后一个不少地配齐,对于编制内安排不了的,也用财政专项资金去聘请了编制外的、体制外的老师。”刘君说。关于竞赛体系,刘君介绍:“目前,重庆市校内、区域内、市级所有的训练系统,教育系统、科研系统的体系已基本建立,接下来我们将在实现2022年的目标基础上,努力完成建立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的目标。”
曾军良指出,目前中国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依然明显。对此,他建议,教育改革要因地制宜、逐步提升。“并不一定非得一刀切、齐步走。一些好的地区、好的学校,可以提前实现有关的目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养一些典型性、先行先试的学校,为落后的学校、地区提供经验、策略,从而达到全国基本实现2022年的目标。” 曾军良表示,只要万众一心、凝心聚力,对于实现2035年的目标,也是充满信心。
(责编:张帆、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