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 分享到

因势利导,开创体育事业新局面

2020-07-17 05:41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东京奥运会延期这一年,中国体育在集中力量备战的同时,也要为未来的改革铺路。人们期待,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不仅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更能全方位展示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成果。

  

  回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124年,延期举办奥运会在历史上尚属首次。从国际奥委会、东京奥组委,到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各参赛国家和地区,无不受到影响。这一意外事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足以在奥林匹克长河中久久荡起涟漪。

  对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体育而言,在东京奥运会延期与体育改革的棋盘上,每一步落子都意义非凡。

  “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又要坚持底线思维,不能盲目乐观。”在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司长刘国永看来,危机中有新机,变局中开新局,“要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条件,实现备战队伍成绩再突破,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优化奥运备战策略,实现项目均衡发展

  从1995年《奥运争光计划》发布,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已经完成1994—2000年、2001—2010年两个周期的任务,2011—2020年的《奥运争光计划》也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与之同步,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一直在动态调整,国家队建设、后备人才培养、训练组织管理等环节不断优化。

  作为四年一度的全面检阅,奥运会直观呈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态势。在北京奥运会登上金牌榜榜首后,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拉响越来越多的“警报”。刘国永坦言,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职业体育的快速发展,使得世界范围的竞争更加激烈,保持优势具有一定困难,东京奥运会延期又放大了挑战和不确定性。

  项目结构发展不均衡,被视为我国竞技体育亟待跨越的一道难关。优势项目提升空间有限,潜优势项目尚未形成人才厚度,基础大项和三大球整体水平仍较低……在这背后,主要依靠扩大投入和规模、依靠政策和保障驱动的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暴露出创新不足、科学化管理欠缺、训练效益不高等问题。

  立足《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为国争光能力”的目标,若能将“三年打两届奥运会”化为加速改革的契机,进一步解决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矛盾,不仅有助于优化奥运备战策略,更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增添动能。

  针对下一步竞技体育工作的主要切入点,刘国永表示,要构建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发力的新型举国体制,建立健全国家队开放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地方和社会积极性,巩固优势项目,并以点带面,促进潜优势项目的提高,重点扶持三大球、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和部分冬季项目的发展。对落后项目要缩短战线,突出重点,优化配置,力争实现优势小项上的突破。”

  树立“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的观念,为今后奥运备战把握大方向。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钟秉枢认为,竞技体育在未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各方需要统一思想。“东京奥运会延期这一年,在集中力量备战的同时,也要关注如何为未来的改革铺路。”

  拓宽社会参与渠道,重塑竞技体育模式

  东京奥运会帆船帆板项目设有10个级别,以往我国专业运动队开展的只有7个。从2018年起,换届后的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除了直接组织奥运备战,还引入上海美帆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合作共建3个“空白”级别的国家队。近3年时间,49人级和诺卡拉级两个项目从无到有、快速成长,并有望在奥运资格赛争取参赛席位。

  将项目分类管理,通过国家队组队方式、后备人才选拔等改革,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和投入渠道,有助于摆脱单一靠政府办竞技体育的传统模式。钟秉枢表示:“抓国家队只是单项体育协会的任务之一,这个社团组织应该引领整个项目的规划布局、大众参与、市场开发等多方面,将国家队品牌与项目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部分帆船项目由社会力量承建高水平运动队,固然有其项目高度依赖市场资源、职业化程度高等因素,但竞技体育敞开大门、整合最广泛社会资源的改革思路,越来越得到共鸣。将社会俱乐部、青少年培训机构等纳入后备人才梯队的建设体系,能为竞技体育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从精英体育“掐尖”到汲取社会养分,再通过项目普及反哺大众,带来的将是体育生态自下而上的改变。

  中国队选手在历届奥运会夺得的金牌中,有七成以上来自跳水、举重、体操等传统优势项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金牌”近年来多次引发热议,折射出大众的体育价值观正在转变。“体育要生活化,要扎根基层,到百姓身边去,否则就没有根。”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认为,打破精英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界限,就是让更多人参与。老百姓喜爱的项目、适宜群众日常锻炼的项目、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能否更广泛开展,既有赖于体育发展理念的转变,更依托于相应制度设计的变革。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