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 分享到

脱贫攻坚彰显体育担当建言献策助力精准扶贫

2020-03-03 17:1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原标题:脱贫攻坚彰显体育担当 建言献策助力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彰显体育担当建言献策助力精准扶贫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中的这句话,表达了两千多年前小康社会就已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两千年后的今天,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勤劳朴实的中华民族为整体上实现摆脱贫困正在努力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体育扶贫应物质精神双丰收

  体育事业不仅是我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而且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奔向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党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提出了“立志、立教、立业”和“突出体育扶贫,扶出体育特色”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制定了《国家体育总局定点扶贫开发工作规划(2012年—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十三五”时期定点扶贫工作方案》等,开启了体育扶贫新时代。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表示,说到扶贫,人们首先会想到要吃饱、穿暖等物质扶贫。但是,除此之外,精神文化方面的扶贫,同样是重中之重。扶贫需要物质与精神共同扶贫。具体到体育扶贫,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扶贫行动规划。在扶贫攻坚战上,既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做好扶贫工作;又要给贫困地区带来文化等方面的享受。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物质、精神双丰收,助力扶贫攻坚战的开展。

  参与健身 促进健康脱贫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是民建中央开展定点扶贫选择的两门“亲戚”。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世杰说,将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增收的根本途径;将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之策;将健康扶贫作为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务实之举,体育扶贫关键在“授人以渔”,在配套各门类资金支持的同时,一定要挖掘地方特色优势,发展健身项目、体育小镇等,通过融合发展,在农民增收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郓城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认为:“在脱贫过程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群体,应当着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而要想实现全民健康,加强全民健身的开展非常重要。在农村如今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健康观念,很多人认为每天通过大量的体力劳动,就可以起到健身的效果。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健身、健康观念。因此,在体育扶贫过程中,我们应加大科学健身技能、知识的普及,以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有序引导农民科学、健康地参加全民健身。只有收获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参与到脱贫工作之中。而不要等到身体出现疾病后再忙于健身,毕竟那时已经错过了健身促健康的最佳时机。”

  与樊庆斌观点相近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葛菲,她一直在关注和具体负责实施体育扶贫工作。葛菲说:“前几年我们还在宣传普及全民健身的理念,也出现过拿单双杠晒被子的现象,经过几年的发展,村民的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体育场地设施发挥了积极作用,效果还不错。如今,我们通过进一步了解村民们的意愿,把使用效果不好的体育设施撤掉,换成他们更喜欢的体育设施和器材,更加迎合他们的需求。”

  脱贫攻坚要注重青少年体育

  “青少年体育活动,尤其是农村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在体育扶贫过程中也应特别注意。”在樊庆斌看来,体育扶贫过程中要加大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培训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让体育教师向体育技能多样化发展。同时,樊庆斌说:“要加大对民办体育教育的支持;通过帮扶,使民办力量、社会力量等多种力量,共同丰富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体育教育。”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胡扬也表示,在体育扶贫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农村体育教师、设施的培养和建设。他说:“在很多贫困地区,近些年随着扶贫以及慈善等工作的开展,从校舍角度看,有了不小的改善。但是,体育设施方面还是略显不足。要想缓解这一短板,应该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对于贫困地区的青少年来说,只有硬件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善,体育课、体育活动才能开展好。”胡扬同时认为,一定要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

  金玉良言 体育扶贫的助推剂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