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的滑雪场地规模普遍不大,相比国外更加偏重场地运营,为了帮助滑雪场度过此次难关,北京滑雪协会会长李晓鸣表示:“北京市体育局正在对北京市的冰雪场地进行统计,下一步要从水费、电费等相关方面给予相应的补贴。同时,我觉得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建立造血机制,增强抗压能力。”
马拉松行业在此次疫情中也受到了极大影响,目前全国延期和取消的赛事已经超过了40场。跑吧市场部总经理肖鹏飞表示:“从马拉松行业来说,我希望政府在疫情结束后,对赛事有一定的指导或者帮扶措施。希望相关的政府、主体能对赛事的赛程安排有合理、科学的规划和调整,避免下半年赛事过于集中、资源相对匮乏而对赛事产生的影响和风险。”运动装备品牌凯乐石公司董事长钟承湛表示认同并进一步建议,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分担赛事成本等方式,帮助体育赛事快速恢复。
面对大量赛事调整赛程、计划,除了政策帮扶,相关组织单位如何应对这一变动?王兆红认为,首先要积极实施自救,通过线上的赛事宣传或者资本运作,提升赛事的品牌影响力。她建议,可以开展线上体育营销,或对运动员展开封闭式集训,并集中思考赛事未来的运营策略,建立更高效的赛事执行体系,借机完成赛事运营流程的改造升级,吸引更多大众参与到体育赛事中来,进一步提升赛事的品牌价值。
城市足球超级联赛主席刘秉润透露其团队已经在行动,这段时间,他们把精力从线上转变到区县级一些小的体育协会或者足球协会,进一步梳理产业资源,希望更紧密地将行业上下游结合起来。他还呼吁,上下游主体在特殊时期,要发挥互助精神,资源互补,抱团取暖。
A股上市公司三夫户外董事长张恒对刘秉润的观点甚为赞同,“现在滑雪运动的大规模普及存在几大门槛,其中一个门槛是装备,我觉得可以找一些优质的滑雪装备、滑雪服装的厂家,通过大量的套餐式定制,把昂贵的滑雪产品价格降下来。如果几千块钱一套的滑雪装备,从头盔到服装全囊括了,就能方便更多滑雪爱好者入门。户外装备厂商和滑雪场也可以联合起来营销,这样滑雪运动的人群可能会更多。我们要积极加强沟通,看看哪些合作点是能够落地的。”
危中寻机 体育行业亟需挖掘潜在增长点
围绕疫情期间体育产业线上服务呈现出上升趋势的现象,与会嘉宾也展开了讨论。一直致力于线下儿童运动培训的“兔+熊”在这次疫情期间发掘了未来加强线上服务的空间,总经理洪梅表示:“我们以前虽然也做线上培训,但是力度没有这么大。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发现,线上的活动可以轻松地融入家庭生活中,让孩子和家长都体验到运动和健康带来的快乐。”
“健康中国”客厅马拉松为广大运动爱好者策划定制室内训练课程。(网页截屏)
作为深耕马拉松产业多年且已成为国内领先运营公司的中迹体育,被疫情“催生”出另一番“内功”。中迹体育董事长张思杰直言,虽然疫情影响显而易见,但他们更多的是看到宅家的跑者和大众都有需求,在这种时候他们更需要担起企业责任。中迹体育这次快速应对,春节期间即推出了“客厅马拉松”系列,通过线上的专业指导,带动大家操练基本动作、提高身体机能,中迹体育希望“带着初心和情怀,用最简单的方式吸引人动起来,通过宅家锻炼获得身心的愉悦。”
而作为传统的体验式运动,滑雪运动更依赖于线下参与。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作者、前卡宾滑雪总裁伍斌表示,滑雪行业发展大规模线上服务可能性不大,但是滑雪行业自身也要有所反思。“我觉得,未来,滑雪装备的线上交易、电商发展应该有一定的机会。同时,线上预约、线上结算以及其他自助服务也可以提高用户体验,最终共同帮助我们实现智能化雪场。此外,通过互联网展开的滑雪教学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应该看到,对滑雪场而言,尽管依赖于线下,但是势必还是要往高度智能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