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女排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国女排训练基地集训。图为主教练郎平在训练中。
索向鲁摄(人民视觉)
1981年,中国女排战胜日本女排夺得世界冠军,“女排精神”的呼声第一次响彻中国。回想当时的场景,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80年代初,人们朴实简单。工作,要争取当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大家就一个劲地把工作做好。”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延续至今的“女排精神”,鼓舞着无数中国人在自己的劳动岗位上拼搏和奋斗。
5月1日是劳动者的节日,同样也是属于体育劳动者的节日。这一天,在赛场上、在训练中、在挑战极限的路上,很多体育人依然在活跃着、奋战着。
说起体育界的劳动模范,不同年代的人们或许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于劳动者评价的标准却始终如一。不论星光熠熠还是少有人知,不论功成名就还是桃李满天下,他们凭借着几十年如一日的训练、比赛、工作,为国家争得荣誉,为自己赢得赞誉。
体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明星是否担得起“劳模”的称号?这一问题曾一度引发争议,而“破冰者”正是现任中国篮协主席姚明。2005年,还在美国休斯敦火箭队打球的姚明入选全国先进工作者,引来不少质疑。对此,主办方表示,姚明曾代表国家参加过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和亚锦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符合评选条件。
回头来看,当年的争议早已有了结果和共识。离开赛场的姚明继续献身篮球,成为中国篮球改革的推动者。郎平、杨扬、王义夫……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还在为中国体育奉献着自己的心血。
包括体育明星在内的体育工作者成为社会认可的劳模,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传统的劳动者概念,体育作为一种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也得到了广泛认同。与此同时,劳动模范的称号开始让公众更多地关注体育工作者在赛场之外的汗水和故事。作为体育精神和国家荣誉的代表,体育明星的影响力逐渐超越体育项目本身,具有了凝聚与激励人心的意义。
衡量体育工作的价值,成绩自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不可小觑。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几代体育人凭借超越自我的力量,奠定了体育大国的基础,推动了全民运动的普及,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但与此同时,许许多多非竞技项目运动员、教练员以及更多默默无闻、坚持工作的基层体育人——教书育人的体育老师、坚持梦想的残疾人运动员、将健康和快乐带向基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样是体育价值最生动的诠释者。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基层体育工作者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肯定,显示出体育价值的丰富和充实。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作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体育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随着北京冬奥会脚步的临近,中国体育又一次迎来了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在此过程中,体育工作者更需凝心聚力,追逐自己的梦想、国家的梦想。
在今天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让我们向中国体育界的劳动者致敬。
(责编:岳弘彬、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