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孩子们“花式跳绳”的视频,在网络空间持续传播。这是广州花都跳绳队的孩子们,在挪威跳绳世界杯赛斩获金牌的场景。其中的多数队员,都来自花都七星小学这座乡村小学。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赖宣治成为七星小学的首位全职体育老师。没场地,没经费,没器材,跳绳成为他的课程首选。赖宣治研究跳法、改进工具,终于让孩子们爱上了这项运动。从偏僻乡村走向世界赛场,这里相继涌现出20多名世界冠军。
小小跳绳与小小少年,之所以摩擦出让人惊艳的火花,是因为在简陋的条件下幻化出简单运动的多种可能。在这所以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学校里,跳绳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与成长轨迹,课余玩手机的时间少了,未来的人生也不再是打工养家的“单选题”。很多孩子通过跳绳第一次走出国门,看到了世界的广阔多彩;比夺得金牌更加珍贵的是,通过跳绳培养出自信开朗的性格和坚持拼搏的合作精神,成为受用终生的财富。
在物质匮乏的过去,一根跳绳、一个沙包、一块炭渣操场,就足以调动人们的运动热情。而时下,越来越多的小众项目、健身方式走进生活。从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项目,再到跳绳、啦啦操、冰球,越来越多运动场馆、世界赛场上出现了中国孩子的身影,彰显着全民健身和青少年体育教育的迅猛发展。多元选择,打开了健身经济的蓝海,为校园体育教学注入了更多活力。
以竞技为目的的课程毕竟是少数,强身健体才是体育的出发点。七星小学的成功,有一条经验值得分享:开展特色体育课程。就体育课而言,没有无聊的项目,关键是找到合适的方法。一方面,在跳绳中加入舞蹈元素,将跑步改造为微型马拉松,在常见项目中挖掘趣味,不失为有益尝试。另一方面,不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开发课程,山区学校便于爬山徒步,草原地区可以“爬上马背”,南方学校学习游泳,北方地区开展雪上运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择跆拳道、棒垒球等项目……只要肯用心,广袤土地都是运动的天堂。
发展校园体育,要以完善的软硬件作为支撑。我们注意到,一些学校运动场地无法保证,有的体育课被占用,有的体育课上成了休息课,究其原因,是运动设施的缺乏,是体育教学管理的缺位,更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缺失。近年来,很多地方将体育纳入升学考试项目、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有的学校增加体育课时、研发软件评测运动情况,这些可喜的尝试说明: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从设备、师资、课程等方面建立合理配套的体育教学体系,方能发挥好锻炼身体、健康成长的作用。
近日发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有人说:强制锻炼1小时,不如激情燃烧10分钟。健康不是任务,而是生活。除了刚性课程外,更要通过激发兴趣、打造氛围来培养运动习惯。当体育课愈发丰富多彩,体育测试不再令人头疼,校园中将走出更多的世界冠军。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05日 05 版)
(责编:胡雪蓉、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