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生活区域,包括公寓、餐厅和接待大厅及医疗康复、科研及教育培训用房位于冰壶馆和冰球馆东侧综合楼。地上7层、地下2层。其中,1楼为餐厅,2楼、3楼分别提供医疗科研、康复、教育培训服务。
运动员公寓设置在4楼至7楼,共计64间房,可供128名运动员住宿。
公寓是标准的双人间,宽敞明亮。考虑到残疾人的使用特点,房间内包括书桌的容膝空间,低位的床、门框警灯以及紧急呼叫按钮等,都采用了特制尺寸。
记者注意到,每间公寓门框上方还设置了警灯装置。一旦运动员在房间内发生意外并触碰紧急按钮后,红色警灯将同时亮起,工作人员或者相邻房间运动员可第一时间找到准确位置并进行救助。
卫生间设计同样体现着无障碍理念。采用半自动平移门设计,只需轻轻推拉,门便自动开关。门洞净距为85厘米,方便轮椅人士通行;洗漱台设置高度为离地面70厘米,低位设计的同时给轮椅运动员留下足够的容膝空间。
可移动式浴凳设计可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设置的双方向L形扶手和上翻扶手,马桶左侧安装特殊定制扶手,为运动员提供更有效手臂支撑点,右侧墙壁上安装的斜“U”形扶手可以满足不同身高运动员借力。
●赛后利用
冬夏项目场地可转换 健全人也可使用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充分考虑赛时需求和赛后利用,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也实现了冬季和夏季运动项目的“两栖”能力。
据悉,场馆具备冰场和夏季项目场地双向转换的能力。一方面可以满足北京冬奥会比赛要求,另一方面又提升了场馆今后运营能力和利用率,可以满足冬夏季不同运动的场地需求。
冬残奥会结束后,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除了保障国家队的日常训练,还将承担多维度的功能。在承接国内、国际单项赛事的体育比赛、教学等任务的同时,还将为社会和残疾人群体参与冰上运动提供共享服务。届时,不仅残疾人,健全人在这里也将体验到舒适方便的软、硬件服务。两座训练场馆将通过冬季和夏季运动项目转换,变身为多功能场地,开展球类活动、文化演出、商业推广等,为一般的比赛训练以及全民健身提供场地。
■ 探访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获悉,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近日完工。据悉,该馆是全国首个残疾人冰上项目训练专业场馆。
“一般普通的训练场地,冰面都会比场馆内地面高一些,但这里的冰面和地面高度是一致的,残疾人运动员可以更方便地进入冰场。”像这样细致的设计,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还有很多。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工程环境部部长赵根祥介绍,从比赛训练馆到运动员住所,甚至包括电梯、洗手间等空间,都有专门为方便残疾人生活所做的设计。
对话
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
让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新京报:在北京冬奥组委总部举办的这次活动,是出于什么想法?
杨金奎:1992年10月,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要通过一年一度的活动推动人们改变对残疾人的态度,并消除影响残疾人充分参与生活各方面的障碍。
这次在北京冬奥组委总部举办国际残疾人日暨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就是充分利用冬残奥会筹办契机,发挥残奥运动影响力,促进残疾人权益保障和社会文明进步。
新京报:冬残奥会的筹办工作进展如何,各竞赛场馆的无障碍建设情况怎样?
杨金奎:目前,北京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已全面进入测试就绪阶段,按照两个奥运“同步筹办、一岗双责”的工作原则,各部门在场馆规划建设、竞赛组织、赛事服务、宣传文化、市场开发和人员管理培训等方面同步推进北京冬残奥会筹办工作。
近期在场馆设施手册(OB)和场馆运行计划编制工作中充分考虑冬残奥会需求,发布了《冬残奥会竞赛项目知识介绍片》、《残奥价值观教育》材料,宣传推广残奥运动。编制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技术指标图册》,为各场馆无障碍建设提供具体形象的技术指导,推动完善无障碍设施,创造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赛事无障碍环境。
新京报:你认为通过举办冬残奥会,我们可以留下哪些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