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马拉多纳去世前一个半月,贝肯鲍尔、克林斯曼、布雷默、沃勒尔、奥根塔勒等德国足坛名宿,齐聚意大利托斯卡纳,庆祝夺得1990年世界杯30周年。他们在决赛中击败的是拥有马拉多纳的阿根廷。
彼时,日耳曼战车的战术核心和领袖,恰恰是只比老马小了半年的马特乌斯。从国家队到俱乐部,生涯巅峰期始终龙争虎斗的两人,堪称1990年代前后的“一时瑜亮”。
如果没有迭戈,1986年世界杯最亮的星,显然是马特乌斯。1/8决赛,马特乌斯任意球绝杀摩洛哥;1/4决赛对垒东道主墨西哥,点球大战第3个操刀的他稳稳命中。然而,决赛对马拉多纳形影不离的马特乌斯,虽然没让前者直接破门,却仍然无法阻止迭戈送给布鲁查加的致命传球。
尽管分别来自两个大洲,但两人的对抗却从世界杯延续到了意甲。1988年,马特乌斯转会国际米兰,与队友布雷默、克林斯曼组成“德国三驾马车”。在那之前,马拉多纳率领的那不勒斯成了意甲新王者。
彼时,那不勒斯对足球尤其是马拉多纳狂热到极点,能容纳85000人的圣保罗球场常年座无虚席。
然而,马特乌斯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1988-1989赛季,国米意甲夺冠,尽管接下来的1989-1990赛季那不勒斯再度加冕,但夺得意大利超级杯的蓝黑军团,依旧保持着对对手的压力。
在那一年夏天的世界杯上,“二马”在决赛中再度狭路相逢,胜负却和4年前迥异,尽管自称“鞋带松了”的马特乌斯没有主罚决定比赛结果的点球,但失利后泪流满面的迭戈,对着话筒疯狂宣泄:“FIFA和所有的裁判,都是黑手党。”
1991年首届世界足球先生颁奖礼,FIFA最高荣誉授予了马特乌斯,而非马拉多纳。
4 彼得·希尔顿 最悲情的“背景板”
“第一个进球,他触犯了上帝,但必须承认的是,第二个进球发生时,他就是上帝。”时隔34年,当马拉多纳驾鹤西去时,后半生几乎都活在“上帝之手”阴影下的彼得·希尔顿,终于放下了对“仇人”的执念。
1986年世界杯的英阿大战,之于潘帕斯军团登顶的战略意义,并不及此后的半决赛和决赛。然而,4年前英阿马岛战争后,这次狭路相逢,从对决出炉时就被赋予了太多超越比赛的意义。身处风暴眼的马拉多纳,表面上看起来云淡风轻。
当时,全英格兰都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了队长彼得·希尔顿身上,这位埃弗顿传奇门神虽然年已37岁,却仍是三狮军中流砥柱。
略显平淡的上半场过后,下半场开场仅5分钟,英格兰队不经意的失误,成为比赛的转折点,马拉多纳突然前插,和希尔顿奋力争抢这个见高不见远的回传。禁区内的希尔顿眼睁睁地看着比自己矮了近20厘米的老马,以隐蔽的左手击球将皮球送进网底。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无需赘述,马拉多纳连过5人打进世界杯最佳进球。被马拉多纳两次羞辱的希尔顿,余生都因“上帝之手”耿耿于怀,“他是个伟大的球员,但对我而言,他不值得尊重。”
去年谈及VAR在英超的错判时,希尔顿坚决力挺,“他(马拉多纳)的作弊毁灭了英格兰队,如果1986年世界杯有VAR该有多好!”
5 卡尼吉亚 最忠实的“门徒”
25年前的阿甲赛场,糖果盒球场时常能看到令人脸红心跳的一幕。染着金发的10号送出直塞,同样一头金发的7号接球后轻松摆脱门将,推射空门。进球后,7号狂奔到10号面前,捧起后者已经发福的圆脸,狠狠地吻在后者的厚唇之上。
彼时,平均年龄已有32岁的两人,演绎了激情四射的“黄昏恋”。挑战足球卫道士承受底线的,恰恰是马拉多纳和他一生最心有灵犀的战友卡尼吉亚。
1990年世界杯,年纪相差了7岁的两人联手摧城拔寨。当带伤作战的老马身陷重围时,是卡尼吉亚一次次“溃围而出”,一剑封喉。1/8决赛击落夙敌巴西,遭4人合围中的马拉多纳送出致命斜塞,无人看管的卡尼吉亚完成绝杀,成为桑巴军团上世纪末最深的痛。
身为迭戈最可靠的战友与最忠实的门徒,卡尼吉亚的谢幕,和老马也有些相似。1994年世界杯1/8决赛被罗马尼亚淘汰之时,马拉多纳因服用禁药只能作壁上观,他哭倒在克劳迪娅怀里。2002年世界杯,“风之子”因指责裁判被请上看台,日韩之行零出场的他,在看台上燃起一根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