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裁判是无辜的。从规则角度说,裁判的反应算得上及时。而做出王骁辉的驱逐判罚后,这次临场的“保护”已经完结,接下来联盟是否会有追加处罚,就是后续的程序了。

北京首钢俱乐部回应。
而正如杜锋在要求当值主裁观看录像回放时口中一直念叨的:“怎么保护球员?”
身体是球员在联盟中安身立命的根本,而球员则是职业联盟中最核心的资产和财富。保护自己的“核心资产”,是一个职业联盟最起码的底线。
从这一点看,杜锋的不满,和广东队的抱怨都是情理之中的,毕竟“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只不过,这份抱怨从广东队官微明确地散发出来传递给球迷是否合适,仍然有待商榷。
俱乐部官方微博固然是为球队站脚助威的发声端口,但也承担着共同打造联盟形象的责任。这样多少有些不假思索的宣泄不满,显然并不是平台的初衷。

北京首钢俱乐部微博下方留言。
而翟小川、方硕随后的回应,也或多或少都是针对了这一点。但正如首钢俱乐部官方所说,“桥归桥,路归路”,一码归一码。作为“做错事的一方”,如此理直气壮,也是让这场口水战迅速升级的“催化剂”。
有句话说,“犯错就要认,挨骂要站好”。
体育比赛,难免热血上头,做出不理智的动作。而王骁辉的犯规动作虽然凶狠,但裁判已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罚,即便是想为了警示其他球队,但通过官微发声显然不是最佳处理方式。
北京首钢两位队员的反应,更令网友难以接受。相比之下,方硕口中“掏裆”的犯规明显更加离谱。在当时虽然同样引发了讨论,却也并未发展到喧宾夺主,声势盖过比赛的程度。

曾繁日“掏裆”后道歉。
除了赛后联赛方面的及时判罚,当事人时候第一时间站出发声,公开道歉,定然也平息了不少潜在的争端。
不过此番不但当事人没有发声,方硕、翟小川强硬回怼,首钢俱乐部官方也并未为平息争端拿出诚意。
迟缓的发声,含糊的回应中,反而显露出一丝“不认错”的气息,官方微信推送更是对此事只字未提,并冠以“输得起,也扛得住”的标题。此时的强硬,似乎用的不是地方。
而你来我往中,从球员到球迷中一直存在一个错误逻辑:“以暴制暴,没什么问题”。

曾繁日在上赛季CBA半决赛中的“掏裆”动作。
这样简单粗暴的想法,显然是不利于整个联赛环境的塑造和形象的打造。可往往自己的缺点,总是在出现在别人身上时才会感觉讨厌。
人总是情绪化的,无论是动作,还是语言,一时冲动总是难免。这样一晚的闹剧中,当事各方一系列不专业的表现,让一次原本可以停留在比赛场上的“意外”蔓延至场下并逐渐变味。
而未来,俱乐部如何以更职业,更商业化的思维运营;球员如何以更谨慎的姿态回应外界的声音;联盟如何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在场内场外对于冲动的言行加以限制约束,是这一场串了味的焦点战留给人们的反思。
“宿敌”、“了断”,这都是职业联赛中为了打造英雄叙事和塑造看点所设计的桥段,但CBA想要的,绝不是这一晚的“冲突感”。相信,这也绝不是我们球迷想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