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张健推着轮椅登上了北京拉马松的赛道。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21日电(李赫)“现在到元旦,还有7场马拉松等着我,我的目标是跑一百场马拉松。”说到马拉松,张健的话匣子就如同他的参赛计划一样“绵延不断”。
如果只看上半身,他宽厚的下巴勾勒出的坚毅面庞,以及鼓胀的肩背,似乎正和人们脑海中“山东大汉”的形象所印合。但区别之处在于与他健壮上肢极不协调的瘦弱双腿,以及如影随形的轮椅。
张健是一位残疾人,三岁起就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张健又是一位马拉松跑者,“轮椅先生”的名号在“跑圈”已小有名气。这样看似矛盾的两重身份,在这个中年男人身上和谐共生着。
轮椅跑者张健。受访者供图
他看世界的高度是1.2米
三岁那年,由于没有吃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一场高烧后,张健感染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导致腰部以下瘫痪。
为了治病,他先后经历了5次手术,但却再没有站起来。从那时起,他便以轮椅为伴。成年后,常年坐在轮椅上的张健,视线高度停留在了1.2米。
那便是他触摸这个世界的高度,但更多时候,这也成了架立在他与外界间的一道隐形藩篱。
“我以前其实很自卑,很不喜欢见到陌生人,或者是不敢跟别人说话。工作了以后生活半径也很小,上班、下班、回家,也没有太多社交。”说起从前的自己,张健这样回忆道。
张健。受访者供图
隔阂在运动场上则更加明显:小学到高中的体育课上,他总是老师的重点保护对象——“张健,你别动,在教室复习就行。”
“那种保护也都是加了引号的。”张健苦笑着对记者说道。
在这样的保护与照顾之下,他往往只能趴在教室的窗户上,望着同学在操场上跃动的身影。每每这时,那面框住了张健的窗户,那间圈住了张健的教室,都如同一个囚笼。而这个囚笼上的一道重锁,就是残疾人自身与外界都往往固有的、思想上的禁锢。
对张健来说,改变这一切的,同样发生在运动场。大学期间,受到教练邀请,张健尝试了轮椅篮球,从此运动便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而当他因为一次封路而了解到在路上进行的马拉松这项运动,他便彻底叩开了新生活的大门。
如今的张健酷爱运动。受访者供图
“当时是广州马拉松,路封了,我在路边等。我看到很多人在跑步,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还有补给,我就觉得这个运动很有意思。当时我就想:我能参加吗?”
于是他便试着向某个马拉松组委会打去电话:“残疾人能参加比赛吗?”得到的回应不算意外,大致意思是从前没有轮椅选手参加的先例,而出于安全考虑,也不建议他参加。
“你别动,在教室复习就行。”这句当年每当体育课前就会收到的特殊关照,似乎又回响在耳边。这一次,张健没有呆呆地趴在窗前观望,他闯了出去。而后,便是一片广阔的新世界。
他看到了超出了1.2米的视野外,更大的风景。
张健逐步走向了马拉松赛场。供图
他跨越的距离不止42.195公里
“我现在平均来算的话,就是一年十场左右。”张健平静地介绍着。说到这,张健补了一句:“其实我就是一个平凡的跑者,只是我的跑鞋是轮椅。”
“广马已经跑了四五年了;在大连曾经用过一次竞速轮椅跑马;2015年曾经作为阳光形象大使受邀参加泰山国际马拉松;在肇庆做过‘兔子’;还曾出国参加过泰国清迈马拉松……”张健这样介绍着,凭借着自己特殊的“跑鞋”,这个平凡的跑者已经在8年时间里跑过了71场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