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劳动能够 替代体育运动吗?
当今社会,健身运动成了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下班以后,和朋友一起打打球、跳跳舞、做个瑜伽甚至是去健身房运动一个多小时……都是提升身体素质的途径。但是,现代人生活节奏普遍比较快,平时工作、家务、子女教育占用了大量时间,各种各样的原因都能成为不规律运动的借口,有人就提出,我工作就是做体力劳动的;还有人提出,我天天做家务,言外之意,我们就不需要进行系统的体育锻炼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体力劳动可以替代体育运动吗?
我们来看一下某大型企业体质检测的数据,该企业参与测试的有3360人,其中男性2677人,占79.7%。受测人员的年龄分布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45.5岁,80%的受测人员是一线工人,需要体力劳作,且工作时间是三班倒,平时疏于体育运动。这样的人群与一般办公室工作人群的特点不一样,比较具有代表性。他们接受了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测量;肺活量、台阶试验等身体机能测试;握力、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纵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身体素质测试。测试的结果,不合格人数的占比达到12.7%,反而高于2018年南京市国民体质检测7.2%的不合格率。实测证明,体力劳动不能替代体育运动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有三点:
1、由于职业的特点,体力劳动的动作比较单一,全身各部分肌肉的负担轻重不均;而各种体育运动却可以有目的地让全身肌肉得到活动,特别是加强劳动中活动不多的部位的锻炼,能加速疲劳肌肉的恢复。
2、大部分的体力劳动属于无氧运动,对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有一定效果,对心肺功能的锻炼则显得不足;也有部分体力劳动属于有氧类的身体活动,相对于久坐不动而言,对改善心肺功能也有一定益处,但大多由于强度不够,对心肺功能的提高效果不如长期、系统的跑步、游泳、登山、跳绳等有氧运动。
3、体力劳动往往在动作上不考虑人体关节、肌肉运动的规律,长期劳作的结果,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实际上体力劳动属于集中某个身体部位运作,容易导致身体某部位受损,因此也被称之为职业病,这需要人们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来弥补。
实际上,人们在体力劳动后进行一些轻松的体育运动,身体疲劳的恢复速度要比静坐或静卧的休息效果更好。就短期效果而言,体育运动有助疲劳消除;就长期的效果而言,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体质,提高劳动效率,长久减轻劳动活动中的疲劳。所以,对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还是应该经常因地制宜地参加一些体育运动。
例如,在劳动过程中做几节生产操、工间操,伸伸腿、弯弯腰,或者有意识做几节与自己劳动姿势相反或改变体位的活动,如持续弓身弯腰的,可做些后仰伸展的动作;搬运装卸重物后,可做些放松四肢的活动等,缓和一下机体的紧张程度,使机体得到必要的放松和休息。
总之,体力劳动不同于体育运动,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就不用进行体育运动的观念是错误的。在体力劳动后,适度的体育运动很必要,需要注意的是,应讲究方式方法。
一般讲,在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之后,不宜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因为在重体力劳动中机体已经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物质,机体已经很疲劳了,这时如果继续进行大负荷的体育运动,就会使疲劳加重、恢复速度减慢,影响第二天的工作。
在重体力劳动后可进行一些强度较小的体育运动,如拉伸、散步、慢跑、游泳、交谊舞等活动,使神经中枢的兴奋转移,使代谢产物的排除加快,使参与劳动活动的肌肉得到充分放松和休息,使疲劳的消除速度加快,使机体的恢复更充分。
那么,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科学的体育运动需要在锻炼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但能使基础体温升高,肌肉深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应激性提高和关节柔韧性增强等,也能减少锻炼前的紧张感和压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损伤的发生。
2、科学的体育运动后需要放松活动,放松活动是指通过放松的方法使体温、心率、呼吸及肌肉的应激反应恢复到锻炼前的正常水平。从预防损伤的角度来看,这同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一样重要。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放松,可以防止锻炼后出现的肌肉酸痛,有助于解除精神压力。
3、科学的体育运动需注意自我保护,我们在锻炼过程中密切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不要过量运动,出现不适不要大意,要及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