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不少体育教师往往也清楚体育在学校里的地位与主课相去甚远,因此,他们大多只能默默忍受自身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正像蒋华所说,她身边的其他7所小学,体育教师也曾多次向学校反映过服装费的问题,但均无果而终。
今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部分地区的学校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活动长达半年以上。学生们以上网课为主要学习方式,体育课受到极大影响,体质健康水平呈下滑趋势。教育部日前对9省份14532人的调研结果显示:与2019年年底对比,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
疫情导致学生的运动量减少,对学生的体质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但据蒋华透露,部分在今年四五月就已复课的学校,依然延续惯有的不够重视体育的思维,不仅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还以疫情防控为名,限制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甚至为了让学生补上文化课,公然挤占体育课。
可能正是注意到了之前部分学校存在挤占体育课的问题,在秋季学期即将开启的时候,教育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424号(教育类033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明确表示,“要保证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教育部就此还提出了下一步的四点工作计划:一是推进政策文件印发和宣传贯彻工作;二是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加强体育师资场地设施建设;四是健全学校体育督导评价体系。
其中第三条“加强体育师资场地设施建设”,主要体现了扩充体育师资的想法,“指导各地制定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开展体育对口定点帮扶和志愿服务。实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推进高水平退役运动员任职体育教师工作。”
王宗平表示,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教育部门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扩大体育师资队伍,弥补体育师资的缺口。但是也应当注意到,体育师资队伍既需要“扩”,还需要“留”,如何留住体育教师、稳定军心,需要的是待遇跟得上、激励机制跟得上。
放羊不可取 体育教师当自强
按照教育部的工作计划,将继续抓好《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的贯彻落实。王宗平建议,教育部门除了要督导学校体育课有没有开足、开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没有提高等工作之外,也应当把保障体育教师的待遇、提升体育教师的地位作为督导内容,以此督促地方政府部门和各级学校回应、解决体育教师的需求和困扰。
除了依靠国家政策的加强落实,提高体育师资待遇和提升学校体育教学之外,蒋华认为,体育教师也要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体育在学校的弱势地位。
蒋华表示,自己在与不少班主任的接触中也能感受到,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上高质量的体育课,学生的体质增强了,精力释放了而且更懂规矩了,班主任当然乐见其成,通常也不会再支持主课教师任意占用体育课。但是,如果体育课都是放养式的,学生们既没有得到锻炼,也没有学到规矩,无形之中也会加剧班主任、主课教师们对体育课可有可无的印象,导致体育教师更没有地位。
当然,由于学校对学生安全的高度关注,唯恐学生发生任何意外伤害,“温柔化”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也是很多体育教师迫于学校要求的无奈选择。但在蒋华看来,体育教学虽然必须做出妥协,但体育教师并非不能有所作为。只要肯钻研和付出,体育教师还是可以把体育教学做到高质量的。短期看,也许体育教师很难因此得到多少回报,但从长远看,这却是体育教师改变自身地位的第一步。
在考分至上的大环境下,尽管提高学校体育地位的呼声多年来一直很强烈,教育部门也出台、推行了大量文件、政策,但是收效并不显著。诸如体育教师服装费这样的体育教学保障政策,在执行中就打了折扣,而一部分体育教师也因为在学校教学体系中长期感受低人一等,遂滋生得过且过的心态,陷入了学校不重视、自我也不重视的恶性循环,这将更不利于学校体育地位的提升。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蒋华、郑杰为化名)
本报北京8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