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在东京奥运会女子4x100米接力决赛中,由梁小静、葛曼棋、黄瑰芬、韦永丽组成的中国队以42.71秒获得第六名。图为赛后队员拥抱。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不容小视的中国田径
田径被称为“运动之母”,相较于乒乓球、体操、跳水等项目,以往中国队在这一基础大项上表现并不突出。如今实现井喷式突破的中国田径已然不容小视。
中国田径的突破早有预兆。东京奥运周期内两届世锦赛上,中国队表现相当亮眼:2017年斩获2金3银2铜,2019年获3金3银3铜,此外40%参赛运动员、48%参赛项目都获得前八名以上成绩。这为东京奥运会“多点开花”埋下伏笔。
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田径开启“走出去、请进来”发展之路,通过聘请高水平外教,建立国外训练基地等合作方式,力争从“一枝独秀”到“多点开花”。
东京奥运周期中国田径队更是聘请了多达17名高水平外教,在先进训练理念下中国运动员迅速向国际一流靠拢。比如美国教练兰迪·亨廷顿指导过苏炳添、王春雨等运动员。外教的引入也促进了国内教练在训练理念等方面向国际高水平看齐,有助于形成内部良性竞争格局。
疫情前中国田径队签约的海外训练基地有22个,常年在外训练的队员近60人,方便选手就近参加国际大赛,与国际高手同场竞技,进而以赛代练不断提升水平。
本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还出现首位归化运动员参赛,1998年出生于加拿大的郑妮娜力在女子七项全能中排名第十,是中国队在奥运会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郑妮娜力的外婆是中国田径首位世界纪录创造者郑凤荣,在外婆为国争光精神感染下她选择代表中国参赛,弥补了中国田径在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上的空白。
唯一遗憾的是,在传统优势项目竞走上中国队仅收获一枚铜牌。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男女20公里竞走集团优势相当明显,参赛队员都具备拿牌甚至冲金实力,人才梯队建设也较为完备,假以时日定能重新站上最高领奖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