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分享到

【体育广角镜】野球场上的老外:因为足球,爱上中国

2019-09-24 11:3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4日电(王思硕) 刚刚结束的北京之夏依旧酷暑难耐,8月某个周六的下午,北京理工大学足球场不见往日喧嚣。阳光炙烤下,一群肤色黝黑的外国人身着不同的足球队服走了过来。打头的是个罗马队球迷,名叫罗曼,来自喀麦隆,在北理工交流学习。每个周末,他与朋友们都会挑一天来到学校的足球场,和赶在休息日出来踢球的校外的人们踢上一两个小时。

资料图:踢野球的人,也多半拥有一套自己的专业装备。 /p中新网记者 李美多 摄

资料图:踢野球的人,也多半拥有一套自己的专业装备。 中新网记者 李美多 摄

  即便来自火热的非洲,罗曼依然被高温折磨的不轻。抵达球场整理装备时,他特意向一旁的朋友展示着背包里的冰冻饮料,然后朝天空做了个呲牙的鬼脸。彼时,正巧有一片场地人不多,罗曼径直走过去,用生涩的中文与对方交流,没过多久,一场“中外对抗赛”便在这里展开。看得出来,身材高瘦的罗曼出任单箭头角色,身后几位队友为他不停送上妙传。

  罗曼所在球队凭借技术上的压倒性优势,很快掌控了比赛节奏,极具想象力的传球和配合也渐渐呈现在球场。在一次进攻中,罗曼完成马赛回旋摆脱防守后,在身体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勉强打门,球擦着左侧立柱偏出球门,几位正巧路过的学生隔着栅栏发出了一声惊呼。显然,在国内业余球场,这样精彩的连贯动作并不常见,而近距离目睹罗曼的表演,的确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资料图:周末时分,很多在中国生活的“老外”摩拳擦掌,去绿茵场享受足球的快乐。 /p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资料图:周末时分,很多在中国生活的“老外”摩拳擦掌,去绿茵场享受足球的快乐。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站在罗曼一行人对面的球员,彼此或许谈不上熟识,但罗曼与朋友们却组成了一支雷打不动的队伍。“距离家乡上万公里,我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外国人,我们之中有的在这里上学,有的在北京工作,足球将我们联结在一起,每个周末的足球时光,对我们来说就是最极致的享受。”罗曼踢完半场休息时,边擦着汗边说:“一直都是我们几个,正好够一队不是吗?”

  像罗曼一样的外国人,在国内的野球场上并不少见,他们或三五成群,或者带着完整队伍奔赴球场。而埋藏在校园中的留学生,也确实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力量。上海体育学院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的新生演讲环节,像孙杨一样登上演讲台的,还有作为留学生代表的摩洛哥籍新生绿鹰。曾在摩洛哥U20国家队担任主力球员的他,原本拥有一段充满希望的足球旅程,却被突如其来的伤病扭转了人生。

上海体育学院新生典礼,与孙杨(中)一起登台发言的“绿鹰”(右)如今已成为学校里的明星。 图片来源:上海体育学院官方微信

资料图:上海体育学院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与孙杨(中)一起登台发言的“绿鹰”(右)如今已成为学校里的明星。 图片来源:上海体育学院官方微信

  绿鹰的原名是阿什拉夫-坦塔维,来自摩洛哥卡萨布兰卡,6岁时便进入法国最大的专业足球学校学习。作为一名极具天赋的中场新星,他入选过摩洛哥国家队U15、U16 、U17、U18、U19、U20国家队。但在踏入职业足坛后不久,他遭遇重伤,医生告诉他,再也无法参加高强度的足球比赛了。“那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常困难的时光,我想忘记关于足球的一切,忘掉我自己。”

  上海,是绿鹰人生的下一站,受伤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上海体育学院的一位老师。他听从老师的建议,在等待膝盖康复的同时,来到上体学习体育管理方面的知识。“当我来到中国,我就选了‘绿鹰’作为名字,因为常常有人这么叫我。”而原计划来中国养好伤就回家的他,也被新环境打动,坚持在中国多留一些时日。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