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19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进入曼谷,18天的赛程已过半,参赛车辆上安装的北斗汽车拉力赛裁判终端,一直记录着比赛的行进轨迹。
“拉力赛举行了13年,可以说越来越智能。”本次赛事的裁判主管冯鹏旭介绍,拉力赛已终结人工计时、测速,借助北斗汽车拉力赛裁判终端,实现裁判工作的智能化。
2009年,冯鹏旭成为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的裁判之一,赛事逐渐成熟后设置有集结赛和定速赛。但当时的计时、测速设备缺乏,让裁判工作不仅显得繁琐,而且人工痕迹颇多。
冯鹏旭表示,以赛事最重头的定速赛为例,需派出裁判在赛段中进行隐蔽掐表,通过人工计算每辆车通过的时间,得出该辆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以评判车手是否真正做到定速行驶。
人工痕迹出现频率过高,不仅让裁判工作复杂,也导致赛事出现一些争议。“不少选手会自己计时,偶尔因出现误差。”
2015年,随着北斗汽车拉力赛裁判终端加入比赛,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该终端采用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专门为大赛研发车载终端及评分系统。”北斗汽车拉力赛裁判终端工作人员杨盼盼介绍,该终端利用人工智能和高精度定位系统,能够精准评判计算每支车队、每辆汽车的行驶数据,并随时跟踪汽车的行进轨迹。
近年来,北斗汽车拉力赛裁判终端不断升级。
“此前该终端需要通过线路连接到车辆,数据生成在终端自带的存储介质中,每天比赛结束后,裁判仍需要通过导出数据,进行相关测算。”杨盼盼表示,今年该终端在车辆启动后每秒都产生一个数据,传到服务器终端,“裁判只需要一台手机,就能够实时看到车辆行进轨迹,平均时速等数据”。
随着“人工智能”裁判的加入,让冯鹏旭感叹人工裁判“地位”的降低。“以前一场定速赛或集结赛需要15个裁判,现在4个就够了。”冯鹏旭表示,如今比赛的精确度、公平性不断提高,也更具观赏性。
创办于2006年的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已成功举办12届,被誉为“友谊播种机”,已成为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及周边地区友好交流合作的重要活动和良好平台。本届拉力赛从中国南宁出发,途经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