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遗产报告发布,多项成就被国际奥委会“点赞”
国家速滑馆赛后将成多功能冰上中心
6月23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小图为遗产报告封面。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新京报讯 (记者吴为)6月23日,北京冬奥组委会同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联、北京市延庆区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代表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
《报告》共13个章节,重点呈现了2015年8月至2019年底各项重要遗产成果,包括促进中国冰雪运动普及发展,超前谋划场馆赛后利用,持续提升京张地区生态环境,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主办城市转型发展,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等。
发布式上,国际奥委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萨马兰奇作视频致辞,对北京冬奥会遗产报告多项成就表示点赞。
亮点1
石景山、延庆、张家口注入发展新动力
紧抓两地三赛区筹办冬奥机遇,以冬奥会为牵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是北京冬奥遗产工作的重要内容。韩子荣介绍,建设开通高铁高速,推动交通设施相连相通,大幅提升了区域交通运行能力;聚焦治沙治水治气,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持续改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整体能力和水平。“2018年底,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正式落成,不仅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还提升了崇礼及周边地区医疗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主办城市也因冬奥会的筹办而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作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和滑雪大跳台场馆所在地,首钢老工业区有机更新,实现文化、产业、生态、活力等方面的复兴。而延庆区通过推动“世园”“冬奥”“长城”三张金名片联动,发展特色文化体育旅游产业,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涵养区建设新样板。张家口市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发展冰雪旅游等相关产业,使当地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生活水平获得了显著提升。
亮点2
2020-2021雪季近亿人次参与冰雪活动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我国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支持、指导全国不同地区各有侧重地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
据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主任倪会忠介绍,自2014年起,我国连续7年举办“全国大众冰雪季”,冰雪运动实现全国覆盖。截至今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已有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可统计参与冰雪运动人数大幅度增长,以2020-2021雪季为例,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全国31个省区市共184个地级市开展了超过1200场次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的人数规模近亿人次。
■ 揭秘
冬奥场馆赛后如何利用?
《报告》发布式上,韩子荣全面解读了北京冬奥会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她表示,每个新建场馆都做了很好的赛后利用规划。“一些新建的非竞赛场馆也提前谋划了赛后利用方式。比如北京冬奥村,赛后将转变为人才公寓,面向首都高级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延庆冬奥村赛后将转变为酒店,满足高品质度假需求。张家口冬奥村赛后将主要作为酒店式公寓及康养中心运营。”
●北京赛区
国家速滑馆:赛后将成为国际滑联卓越中心,常年举办各种冰上赛事,广泛开展群众冰雪运动,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冰上运动的多功能场馆,打造成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位一体的多功能冰上中心。
●延庆赛区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后将进行四季运营。雪季将继续举办高山滑雪赛事,为专业滑雪队提供训练场地,并向滑雪技能高级别大众爱好者开放。还将利用回村雪道形成训练雪道,面向最广大群众提供舒适且富有趣味性的滑雪运动场地。非雪季时期作为山地观光和户外运动场所,可以进行山地探险活动,包括山地越野跑、自行车、滑索、攀岩等多种方式。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后将继续作为比赛场地,用于承接和举办各类高级别相关赛事,同时为国家队提供专业的训练场地。另外,赛道预留大众体验出发口,便于大众在专业安全保障情况下体验雪车雪橇项目,补充休闲娱乐空间,打造兼具大型赛事举办与大众休闲体验双重属性的特色场馆。
●张家口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