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石家庄5月8日电(李晓伟 赵丹媚)工友们习惯用“善于‘钉钉子’”来形容姜秀鹏工作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精神。由于这种精神,由姜秀鹏团队负责承建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奥运村及场馆群工程项目节约用钢量50%,提高现场施工效率60%,并确保冬奥场馆认证一次通过。
38岁的姜秀鹏是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奥运村及场馆群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负责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和奥运村“三场一村”建设。由于工作出色,近日,他获评“2021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
姜秀鹏与冰雪缘分匪浅。2007年,他曾奔赴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在中国南极中山站工作7年,主持发电栋、越冬宿舍楼等工程。正因为这段经历,中铁建工承接冬奥会“三场一村”建设任务后,姜秀鹏成为负责该项目最合适的人选。
“要以冬奥建设者的身份,让世界再次见证中国力量与速度。”2018年4月,寒风中第一次踏上张家口赛区的土地,姜秀鹏就暗自立下誓言。但项目面临重重挑战:这些场馆是国内首批雪上竞赛场馆,相当一部分建筑功能无经验可借鉴,验收话语权在国外单项赛事组织,且项目地处山地,物料运输无自然通行条件,气候多变,年有效施工时间仅6个月……
重压之下,姜秀鹏和工友选择直面挑战。仅准备了20多天,2018年5月1日,项目正式开工,他开始以分钟为单位进入冬奥倒计时状态。
姜秀鹏说,“三场一村”中,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是中国首座符合国际标准的跳台滑雪场地,也是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场馆群建设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是他“最放心不下的牵挂”。
“不同于国外在山脊上修建滑道,‘雪如意’将滑道设计在山谷,整个滑道都架空在山体上方,最高处达30米。”姜秀鹏说,同时“雪如意”顶部与地面落差160多米,坡度最高达37度,开展土方修整面临物料垂直和水平运输的困难,但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他放弃了砍伐5000余棵林木修建运输道路,全部采用塔吊传塔吊、人传人的方式完成物料运输。
“但这也造成了效率降低的问题,传统的泵车一小时就能打五六十立方米混凝土,而塔吊二三十分钟才能吊2立方米。”姜秀鹏说。为此,他带领项目组24小时轮班,并将整体工程作业内容合理化分配,最终使建设进度追上预期,还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精确控制了滑道的曲线弧度。
“雪如意”顶部的顶峰俱乐部是“雪如意”最明显的标志,其直径80米,前端悬挑高度37.5米,但作业面非常狭小。为将这一顶端设计完整地向世界呈现,姜秀鹏组织项目组通过多番研讨和专家论证,确定了39根钢桁架作为临时支撑的施工方案,卸载后的允许偏差为5cm,而实际误差还不到2cm,安全高质量完成了项目。
“建设中常伴随新问题出现,为抢抓工期,我们必须确保问题当天发现,24小时内找到解决方法。”姜秀鹏说。
两年多来,如何让国外专家认同中国人建造的场馆,如何确保认证顺利通过等问题,常在姜秀鹏脑中反复闪现。他将压力化为动力,带领项目全体人员反复研究,不放过任何细节……2020年11月,“三场”均一次性顺利通过国际雪联等机构的认证,并得到高度认可。为了这一天,这个身高1.83米的河北汉子瘦了近30斤,最繁忙的两个多月,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如今,“三场一村”各项收尾完善工作正紧张有序推进,这位善于“钉钉子”的匠人将坚守到最后。“我们正在建设的不只是项目,是履行的特殊使命。希望用自己的匠心管理,为冬奥成功举办贡献一份力量。”姜秀鹏说。(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