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制服是工作人员、志愿者、技术官员专属的身份标识,提供一套轻便保暖、美观舒适的制服,是一届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证。
新京报:奥运会制服的意义是什么?
闫成:制服是奥运会赛事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工作人员、技术官员以及志愿者制服。可以说,制服是工作人员、志愿者、技术官员专属的身份标识,提供一套轻便保暖、美观舒适的制服,是一届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证。
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当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工作人员、技术官员身着统一的制服步入奥运赛场时,这就相当于亮出了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因此,设计师需要通过制服的设计,用现代化的表达,实现视觉识别功能,传达和展示主办国形象,让更多的人直接感受和认同主办国文化魅力,向世界传递奥林匹克价值观、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愿景,传播中华悠久的文化和灿烂的文明,激发民族精神和奋进力量,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新京报:为什么发起制服视觉外观设计征集活动?
闫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既为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搭建了平台,也为设计师创造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舞台。奥运会形象景观的设计是有使命的,透过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设计的作用和价值已经被提升到国家层面,为塑造国家形象、文化价值挖掘继承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公开征集的平台,好中选好,优中选优,遴选出能够代表中国当代传承、创新和发展的优秀成果,最终形成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视觉外观设计方案,实现民族性、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完美结合,成为体现时代特色、深受大众欢迎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典范。
新京报:冬奥会制服装备工作有什么难点?
闫成:由于冬季项目特点,冬奥制服装备工作相对更为复杂,不仅要对视觉外观进行设计,更要加大制服功能性的研究,科学确定制服品类方案,加大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集成和应用,以应对特定气候条件、不同场景、不同人群的工作需要,通过每一件制服装备品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系统,从而满足整体功能性防护需求,形成低温状态下冬季运动制服装备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通过外观设计征集,为赛时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技术官员设计出有特色、高质量、专业化的制服装备,向全世界展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工作人员的风采,展现国家形象,为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处高级专家林存真
穿上制服,就变成流动的冬奥会景观
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处高级专家林存真为新京报记者解读了奥运制服设计的特点和要求。林存真表示,穿上制服以后,就变成了一个流动的冬奥会景观。在这样的要求下,服装就必须使用我们的色彩系统和核心图形,体现统一、一致性的景观。
新京报:日常选择服装的时候都特别注意配色,那么奥运制服的配色有什么要求?
林存真:每一届奥运会的颜色都不一样,因为色彩特别能够体现本民族和本地区的文化。颜色有非常强的性格体现和文化体现,我们在做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色彩系统时做了大量背景研究,从历史、民族色彩体系到色彩应用到的城市。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状态,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不一样,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上颜色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个特别适合的颜色,既能体现举办地特色,又能体现季节,还能体现国家的新时代风貌。
新京报:奥运制服设计和日常服装设计有什么不同?
林存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制服,跟平常穿的衣服不一样,实际上是一个功能性识别的景观元素。说起来感觉特别专业,但实际上就是工作人员的工作服。
既然是工作服,就有一些要求,不能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喜欢怎么来,而是说每一个穿上制服的人都应该代表冬奥会形象,体现冬奥会景观。穿上制服以后,你就变成了一个流动的冬奥会景观。在这样的要求下,服装就必须使用我们的色彩系统和核心图形,体现统一、一致性的景观。
新京报:你提到奥运制服承担着展示奥运图形元素的功能,那么奥运图形在使用和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