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冠军,要折腾那么多地方去打卫冕战,有些不公平。”张伟丽透露,她向妈妈袒露过失衡的心态,“老母亲说,现在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觉都没有时间睡。你应该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勇往直前。别把困难当作困难,就都不是困难。”像是被敲醒,张伟丽想到每天新闻上攀升的数字,“太多负能量了,我希望能赢得比赛,给大家鼓励。”而平时扎实的训练,足以给她必胜的信心。
2月18日,离比赛不到20天,张伟丽才拿到签证,她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现在心终于放到肚子里了,可以开始减体重了。”曾经,减重是最令张伟丽头疼的事情之一,有媒体报道,在一次减重过程中,她看到有人在板车上吃凉皮,当时眼泪就下来了,“感觉对方好幸福”。对于职业运动员而言,规范吃喝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尤其在减重的最后两天极为难熬”。
这次赛前减重,张伟丽出现了“水中毒”。减重期间,需要大量喝水,“那天喝了七八升水,本来应该跑步出汗排水,但当天采访很多,下午训练跑不动就放弃了,后来就开始想吐,头晕,像喝醉了一样,没办法只能把房间空调开到30多摄氏度,盖上被子闷汗,想办法排水。”像是对一次“放弃”进行检讨,张伟丽强调,“想要好的成绩和数据,坚持才是最难的”。
张伟丽出生于河北邯郸一个煤矿工人的家庭,家乡的武术氛围和父母工作繁忙,让她的武侠情结有了现实场景。从6岁开始学习武术套路,到12岁进入离家30公里外的一所武校,她始终向往“像大侠一样在树林里飞来飞去”,甚至期待武校里能有一个轻功班。但现实把她“揍”到了地上,被分配到散打班的张伟丽最初每天被打到流鼻血,“为了不挨打”,她每天午休时间就戴上耳机去打沙包,坚持了两个多月,女孩们再也打不倒她。
14岁,张伟丽获得河北省青年散打冠军,此后,她进过专业队,却在准备大放异彩时因腰伤不得不退役。她向媒体回忆,“那时,我在擂台上摔倒了就站不起来,挪到边上休息很久才能起来。”告别擂台时,她17岁。
去北京投奔哥哥的张伟丽尝试过不少工作,宾馆前台、幼儿园老师、保镖,等等,即便这些工作与擂台无关,但点滴汇集成了张伟丽性格中“像水一样”的部分,而这个信条来自李小龙“Be water,my friend(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
“我喜欢孩子,在幼儿园当老师时遇到一个患了自闭症的孩子。”10岁的身子里住着两岁的灵魂,张伟丽每天陪着他,他也不跟人说话,“有一天,我问他‘我是谁’,他突然回答‘你是老师’。”张伟丽开始相信,“只要认真、专注去做一件事,就能做好”。
2011年,她“看上了”北京一家健身房里的擂台和器械,便决定留下来工作,“天天守着那么多器械,那么多沙包,我肯定得练。”即便没有教练,每天下班,就是张伟丽“不能放下”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她结识了MMA运动员吴昊天,后者把她带入了自由搏击的世界。再后来,她遇到了推广MMA的职业经理人蔡学军。
在2013年看过一场开创UFC女子格斗先河的传奇女性隆达·罗西的比赛后,张伟丽决心参战。11月,她参加了MMA职业生涯第一场比赛,两年后,她签约昆仑决。在两年中收获15胜,她最终成为冠军,而UFC的邀请随之而来。站到安德拉德对面时,张伟丽以3场全胜的战绩排名世界第六,仅仅42秒后,她已经把历史从“中国人首次冲击UFC冠军”变为了“中国第一位UFC世界冠军”。
曾经那个把印花床单围在脖子上当作斗篷的小女孩,没到30岁便立住了“女侠”的人设。
“女侠”在社交媒体上很活跃,她关注过话题“女生的手好看是什么体验”,也晒出过自己训练后的右手,自嘲“这哪儿像一个女人的手?”这只手算不上纤长,秃秃的指甲,每个指关节新伤叠旧创,手腕处有常年训练留下的细密褶皱,但根据UFC此前发布的智能力量检测数据,这只手的力量巨大,用沙袋测试,一分钟她打了7.57吨,平均一拳180斤。
如今,这样的拳头为中国自由搏击打开了一扇门,尝试过其力量的乔安娜向张伟丽又邀约二番战,张伟丽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后面还有很多人排队挑战我,不能老把机会给一个人,需要让一些新人站出来”。
本报北京3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