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尸检证实,阿瑟尔患有慢性脑损伤,也叫“拳击手痴呆”,因为很多拳击手都曾患上这种病,其症状与阿尔茨海默病、皮克氏病及其他的一些大脑病变相同。阿瑟尔去世后,他的家人成立了基金会,以此向英格兰足总施压,要求调查踢足球与神经性疾病的关系。
不过,时至今日,仍没有确切的医学证据认定头球与脑部损伤有关联。
资料图:足球爱好者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头球是职业需要,但对于足球爱好者来说,踢球本是出于享受乐趣和健身,如果头球对生命造成威胁,就成了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不少足球爱好者发出疑问,莫非今后踢球真的要告别头球动作了?
国内运动医学专家周敬滨对此表示:“通过大数据的调查,头部损伤可能与平时头球训练和头的撞击次数有相关性,但是运动员在训练中是经常进行一定数量的头球练习,所以可能会对脑部形成慢性损伤。在比赛中,每个人的头球次数其实并不多。”
“所以对于爱好者来说,平时踢球如果头球姿势正确就没有太大问题,头球时一定要用前额接触球,而不是脑顶、面部和后脑,这样对大脑损伤非常大,也很危险。如果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就要尽量少头球。”
“如果遭遇脑震荡,会有‘断片’的感觉,有人会反复头疼,头晕目眩,但80%-90%会在1至3周内有明确缓解。如果有头痛症状,不要使用阿司匹林,这会产生继发性脑出血。”
小球员在训练中。李洋 摄
对于部分协会建议11岁以下球员不进行头球训练的做法,国内从事青训的足球人也普遍认同和支持。虽然国内还没有像英足总那样的明文规定,但大多数机构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对于头球的把控比较谨慎。
北京中赫国安青训副总监杨璞认为,本身6至12岁的球员就是脚下技术训练,所以进行头球训练与否不重要,头球大多是穿插进训练中,并不是重点。而且从发育的角度来说,对孩子不是特别好。
一家国内青训机构的教练则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少急功近利的机构会从7、8岁就开始教头球,但我们觉得还是9岁、10岁用很轻的球进行初步尝试,12岁左右的再当做重点训练比较好。”
在运动医学专家周敬滨看来,青少年脑部还处于发育期,脑部构造不是特别成熟,颈椎力量也不够,所以很有可能会造成脑部损伤,英足总的做法其实也值得中国足球借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