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体坛遭遇“空场”,各类赛事运营面临全新挑战
球场空了,影响有多大?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维 张喆 孙嘉晖 周婉琪
受到疫情影响,“空场”作赛对大多数体育赛事来说是个无奈的选择。刚结束的澳网,正在进行的CBA、欧洲足球联赛以及即将重燃战火的中超联赛对“空场”都“各有体会”。球场空了,到底影响大不大?
中超
整体营收断崖式下滑
尽管去年的中超联赛仍然坐稳中国体坛最具商业价值赛事IP的头把交椅,但整体缩水相当严重。中超公司发布的《中超联赛2019商业价值评估白皮书》显示,中超公司在2019赛季总营收16.14亿元,其中商业赞助为6.14亿元,转播版权收入约为10亿元。平均每家中超俱乐部可从中超公司获得6500万元左右的分红。受疫情影响,2020赛季中超公司的整体营收缩减到7亿元左右,实际到账只有4亿元,和2019年相比近乎断崖式下滑。
票房损失最为惨重。广州队在2019赛季的票房收入为5700多万元,去年这项收入基本为零。据统计,2020年中超16队平均票房损失达到3000万元以上,像广州队、北京国安、上海海港等,每家的整体营收至少减少2亿元。
尽管去年中超联赛在所有平台的收视人数高达20亿,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但简单靠线上直播观看率这样一个指标并不足以维系中超核心的商业价值,“空场”和“赛会制”令中超的原生内容和媒体与球迷“绝缘”,无法直接反哺赞助商。
据悉,今年中超计划恢复打满30轮的赛制,而且尽量恢复现场有观众。筹备中的“职业联盟”有望获得中超的整体门票收入。此外,“职业联盟”今年也有望在新赞助商方面寻求突破,同时将网络转播的版权从独家改为多个平台,这些举措都可能为中超带来更多营收。
未来,各家中超俱乐部已接受了“名称中性化”的政策,他们会加大对球衣胸前和背后广告的招商力度,同时想尽一切办法吸附球迷,拓展自身的赞助体系,从而减少“空场”造成的影响。
CBA
损失没有外界想的严重
CBA联赛在去年春节后集中进行了赛会制空场比赛之后,今年再次进行分阶段的联赛。虽然空场比赛还在继续,但CBA联赛受到的影响并没有外界想的那么严重。
一支CBA球队的高层透露,纯粹从经济收入的角度来看,空场比赛的确损失了票房收入,但球队也不用支出主场比赛的场租、安保以及球员奔赴客场的差旅费用,这些方面算在一起,2020年的营收基本可以持平。从球队运营的角度来说,所有球队都希望能够有观众入场,从竞技角度来说,有观众的比赛,球员的竞技状态也会更好。“当然我们还是希望能在下赛季重新开放场馆进行主客场比赛,哪怕是部分观众入场都好。”
收入的削减,对大多数球队来说是肯定的,但让另一支CBA球队高层担忧的还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更担心的是,比赛迟迟不能落地主场,会改变常来主场观赛球迷的习惯。”他说,“俱乐部品牌的流失,是无形资产的流失。”
当然,不少CBA球队认为目前赛制也有积极的一面——球队的凝聚力更强了,以前很少有长时间一起生活比赛的经历。此外,还避免了疫情的干扰。“我们常看到NBA那边忽然有球员感染就触发防疫条例,然后比赛推迟、赛程更改。”一位球队管理层表示。实际上,CBA的联赛防疫标准已成了业界标杆,此前NBA也向CBA“取经”,上赛季NBA在奥兰多的复赛,很大程度就是以CBA为模板。
与中超不同的是,CBA的转播合同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收视率也不错,这一方面,联盟并没有太大的损失。但赞助商受到的影响不小,有赞助商吐苦水:“现在我们任何线下活动都没法做,也没法结合CBA联赛做实体项目,覆盖人群也少了,的确很苦恼。”
澳网
空场5天总收入大打折扣
全球联赛受疫情影响,重大赛事也一样。为了让较往年推迟3周的澳网公开赛能顺利举行,澳网组委会可谓费尽心思,甚至忽略了成本核算。
首先,为了确保球员身体健康,澳网组委会采用全球包机的形式,从新加坡、洛杉矶、迪拜、阿布扎比等7座城市用17架航班将1200多名运动员及其团队接至澳大利亚,然后所有人接受14天的隔离,澳方负责食宿费用。
澳网赛事总监克雷格·泰利透露,单隔离这项费用就超过400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遗憾的是,由于墨尔本当地疫情出现蔓延势头,从2月13日凌晨起,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开始实施四级管控措施。在墨尔本举行的澳网也受到牵连,组委会决定,比赛在随后5天的“封城期”内空场举行。这意味着澳网将损失从第三轮到1/4决赛的票房收入,这笔钱在澳网总收入中占了很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