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崇礼吧,去亲眼见证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如何奋力成为冬季运动强国的。”2019年,美国《纽约时报》将张家口崇礼列为“全球最值得前往的52个旅游目的地”之一。冬奥筹办几年间,崇礼——这个昔日籍籍无名的偏远小城,已跃升为令中外滑雪者神往的“滑雪小镇”。
崇礼的蜕变,折射出北京冬奥会为产业腾飞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在申办冬奥会之前,崇礼仅有4家滑雪场。而今,这座小城仅大型滑雪场就有7家,雪道已有169条。2018—2019雪季,崇礼雪票销售超百万张,实现旅游收入20.5亿元。
冰雪发展的机遇让崇礼人端起了“雪饭碗”。如今,崇礼百姓每4个人中就有1人从事冰雪运动相关工作,蜂拥而至的冰雪爱好者让当地民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2019年5月,崇礼实现脱贫摘帽。
被冰雪改变的不只是崇礼。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北京冬奥会的带动和串联作用愈发凸显。中国通过筹办北京冬奥会带动各方面建设,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过去两年,京张高铁建成通车,从北京到张家口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京礼高速建成,打通了北京至崇礼的便捷通道。畅通的交通中枢动脉,将延庆、张家口纳入首都“一小时交通圈”,也为滑雪爱好者铺就了实现“滑雪自由”的道路。数据显示,京张高铁开通一年间,已发送旅客超680万人次。
冬奥会不仅联通和激活了北京同河北的冰雪经济和产业发展,更催生两地在交通、环境、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更多成果,实现“比翼齐飞”——来自张北的清洁能源输入北京,让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历史上首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力的奥运会;为满足赛事需求,北京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加大各领域对张家口的帮扶力度,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3亿人上冰雪潜力释放
今年雪季,在北京工作的律师龙子鸣几乎每周都会带上雪板、奔赴崇礼,在各大滑雪场中“自由飞翔”。
“我是从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后开始‘入坑’滑雪的。”龙子鸣说,过去受限于季节性和地域性要求,冰雪运动只能是“冬季限定”和“北方限定”,随着冰雪产业和冰雪旅游的发展,像她一样的冰雪爱好者有了更多选择。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不仅改变了中国冰雪运动的面貌,也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人的生活。今年雪季,全国各地滑雪场人潮涌动。经历了上一个冬天的等待,民众的冰雪运动热情得到了极大释放。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冰雪运动,充分展现了中国坚持共享办奥、加快冰雪运动发展和普及,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受益的决心。
中国以冬奥会的筹办,逐步解决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弱的问题。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强调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广泛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
如今,在冬奥会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下,冰雪运动在中国大江南北风靡普及,成为更多人的健身载体和生活方式。随着冰雪运动“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速度加快,“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的局面已成过往。中国南方不少地区的冰雪设施如雨后春笋,浙江、贵州、湖北等地实现冰雪旅游人数年均10%左右的平稳增长。
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运动热情的增长,带动中国冰雪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1》的数据显示,预计2020到2021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次将达到2.3亿,冰雪休闲旅游收入超过3900亿元。以冬奥会场馆群为依托,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代表的冰雪产业新高地,将在冬奥会之后保持热度,打造既有冬奥文化又具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旅游项目。
巴赫认为,中国推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世界冰雪运动的巨大变革。北京冬奥会的很多场馆将向冬季运动参与度越来越高的中国民众开放。冬奥会的举办,不仅将为中国留下巨大遗产,对全球冬季运动的发展也将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为中国和世界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冬奥会筹办进入最后一年,挑战和困难仍有很多。在“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下,冬奥会筹办各项工作正重新规划调整,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赛事组织。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中国“十四五”初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也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中国将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在第一个百年目标时间节点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将极大提振民族士气、彰显民族自信。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行,也将为奥林匹克运动和全世界发展做出新贡献。在世界动荡变革之际,北京冬奥会将传递出和平发展的信号与合作共赢的力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