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大新闻网上,还能查到几年前常凯经常出国演讲、做学术报告的新闻。近两年他这类公开活动较少,但生活还是比较忙碌,因为还带着博士生,要为他们毕业的事操心。

常凯在昆玉河边入水。受访者供图。
说起游冬泳的收获,常凯说自己身体和精神都很好,“还是需要一个过程适应,但是适应了以后觉得自己状态很好。”
或许年轻人们看了常凯和冬泳的故事应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因为“搞事业”而忽略了健康以及生活中很多乐趣,这些真的不可兼得吗?
在昆玉河河边,游完泳的人上岸后基本都会来旁边的一小块空地穿衣服。这里除了停了些车外,还有张小桌子,有时会有人在这儿打牌,在空地踢毽子。

郑洪忠赤膊踢毽子。王昊 摄
从身材来看,很难相信郑洪忠已经60岁了。他上了岸,擦干身上的水后却没穿上衣,赤膊和别人踢起了毽子。他看起来肌肉紧实,身形矫健,时不时还能来个单飞燕。
郑洪忠游冬泳十来年了,来南如意门这边游泳的“小伙伴儿们”觉得他名字拗口,多数叫他“郑和”。
尽管室外温度很低,但空气质量不错,上午的时候阳光很好。郑洪忠踢完毽子一边穿衣服一边和刚到的朋友打招呼。他说:“我来这边也认识很多朋友,(踢毽子时)人多也是乐趣。”

郑洪忠。王昊 摄
这十来年的时间里,有些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便不再游了,但也不断有新人加入。
长期的冬泳让郑洪忠现在体质很好,极少感冒。但他说,冬泳也不是随便就能游的,有很多注意事项。
“不要长时间在水里待着,不能强求。或者没睡好觉什么的,都不要去游泳,喝了酒也不要下水,身体不太舒服,尽量不要游。”他说。
相比于很多年轻人去一次健身房都要发几条朋友圈,老人们看起来并没有把冬泳当做一件多么特别的事。他们来这里游泳、晒太阳、踢毽子、和同龄人聊天,这只是他们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昆玉河上冬泳的人们。王昊 摄
尽管严冬中的北京相比其他季节色调有些单一,但昆玉河的河水清澈,在河底水草的映衬下,整条河并不灰暗。而等到天气暖和起来之后,周围会更加热闹。不论春秋冬夏,昆玉河总和开阔的蓝天呼应着,这里的一切都依旧美丽。(王昊)